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倒饭抗议是种不宜过度阐释的炫耀性反叛

(2009-11-24 18:06:48)
标签:

杂谈

分类: 思考写得

学生碗里的青瓜已经发黄,而老师们和教工的孩子正在围着餐桌吃火锅,对比之下,自然心中愤然。广东省佛山市桂江二中的学生采取了极端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配餐质量的不满,将近一两百人将饭公然倒在食堂餐桌上。(《广州日报》1124日报道)

倒饭事件一出,立即引起了网友的强烈反应,多数人都选择了支持学生的行为。每一个人上过学的人,都会对学校的食堂印象深刻,难吃是一种共同记忆。笔者也有十余年在学校食堂吃饭经历,也会在闲聊之余“妖魔化”学校的饭菜,调剂一下枯燥的生活。但是作为一个普通人,看到几百碗饭一口没吃就被泼撒,还是会觉得刺痛。

多数情况下,学校的饭还是可以吃的,学校食堂并不是餐馆,“大锅饭”从味道上肯定还是有欠缺。在倒饭事件中,学生的弱势地位是天然的,何况还有老师的作为一个参照物和“靶子”出现,对立产生的鸿沟,跃然于看客的眼帘,道德激情也就一触即发。借着这样一个由头,大家便都来撒撒气。

杂文家鄢烈山曾提到,在当下的社会相当多数的人都怀有一种“受害者心理”,进而常常把自己列入弱势一方。在这个“道德靶场”之中,很多人习惯性地聚焦于饭菜质量差和在一旁吃火锅的老师们。于是,学生倒饭抗议拥有了心理支持,甚至于道德上的优势。但是,站在了道德高处的学生倒饭维权难道真有不证自明的合法性么?

可以说,倒饭不过是“以暴制恶”的自行正义。其隐含推理就是饭做得不合胃口,还有老师在旁吃火锅,于是倒掉自己的饭菜以示抗议就具有合理性。但在这里,大家似乎忽视了该校负责人的解释,老师是因为教学任务繁忙不能回家做饭,他们的子女在本校读书,为了方便也在教工食堂用餐,而学生觉得饭菜质量不好可以选择回家吃饭。这些解释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具有一定合理性的。何况在食堂吃饭,老师也是需要付钱的,只要他们为付饭菜付给了更多钱,吃火锅也并不是什么道德问题。当然,学生也可以选择不在学校食堂吃饭。

有人说,学生们倒的不是饭,是叛逆。倒饭或许只是学生们的一种“苦闷象征”,并不合适做“积极维权”的阐释。因为在这样的一个事件里,真正受到伤害更有可能的是粮食生产者,因为他们的劳动没有受到尊重,被浪费掉了。爱惜粮食是传统美德,在这里学生还是应该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合宜。

表达诉求的方式有多种,倒饭抗议不仅浪费粮食,也糟蹋了自己的钱物,这只是共损模式下的负效应对抗。目前,学生倒饭行为是炫耀性反叛抑或非理性跟风,都还值得商榷。盲目地讴歌倒饭抗议,恐怕是找错了抒情的对象,也有误导青少年行为选择之嫌。

南方都市报:1025

http://gcontent.nddaily.com/f/18/f18a6d1cde4b2051/Blog/01f/f49f67.html

湖北日报:倒饭“维权”不足取 1029

http://hbrb.cnhubei.com/html/hbrb/20091129/hbrb916138.html

江南晚报:《论“倒饭维权”之惊诧》

http://www.wxrb.com/szb/jnwb/html/2009-11/25/content_432343.htm

长河晨刊:http://epaper.dezhoudaily.com/chck/20091125/index.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