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生自杀是无处安放一张宁静课桌的悲剧

(2009-11-23 15:02:31)
标签:

杂谈

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实验高级中学高三5班学生李金川在学校服毒自杀。他在留下的遗书中,痛诉学校的校风不正,师德败坏。其父告诉记者,孩子能在遗书中提出学校的不正之风,说明他已经认识到了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所以他是用死来呼吁大家来关注的。(《中国青年报》1123日报道)

 

教室座位需要以权钱论资排辈,借学生违规寻租,老师批评高官儿子后又道歉。教育殿堂光辉神圣,而李金川以生命代价的绝笔让我们看到的,却是内在的败絮恶臭。或许,这些并不是致人死命的原由,在淋漓鲜血中来看待李金川揭露的这些现象,谁又能有底气否认呢?

 

一把辛酸泪,满纸醒世言,自杀学生笔下多少世态荒凉。让还坐在教室的他,就体会到“潜规则”造就的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以及这种规则对于他的剥削。无力改变这种境况的他,只能忍受这些“潜规则”带来的羞辱,体会着激愤后的痛感。

 

美国社会伦理学家马格利特在其名著《正派社会》中把社会制度对人尊严和心理造成的伤害,称为制度性羞辱。当这些丑恶在学校习以成风之后,每一个人都是受害者,当学生直面这一切丑恶的时候,他们只能沉默,或者适应。相信李金川也曾感到不能呼吸,因为眼前的一切和自己的内心的美好和善良相差太远,只是他选择了“不愿苟活于此浊空气中”这样一条不归路,令人扼腕。

 

学校是灵魂的升华之地,栽种着人们对理想的期许。教育作为塑造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该在学生和社会不良风气之间构建起一道屏障,以保证受教育者健康阳光的成长。但可惜的是,学校精神品质已经发生了嬗变,不但不能保护自己的学生心灵,还演变成喧嚣的名利场,权钱交易、索贿寻租大行其道。当学校都成了沦陷之地,学生必将是这种异化环境下的受害者。

 

一些学校教育者的价值被颠倒了,如同李金川的“遗言”,学校成了当地政府的形象工程或者是当地强势阶层家庭子女的御用学校。比《皇帝的新装》中小孩那一句真话更动人,一个年轻的孩子以生命为代价言明一个不容忽视的“真相”。李金川的“真话”无疑是对他所在校园秩序的挑战,但实际上,又何尝不是对人们想象之中合理秩序的维护呢?这种秩序是每一个人对学校和老师最合适的要求,“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教育始终都是理想主义的,李金川之死让人看到了这一袭华美袍子上的虱子。一个生命的逝去带来一个沉重的命题,是什么压垮了教育的脊梁,为何是一些犬儒正在浇灌着我们的未来。这个问题很急迫,因为权钱已经渗透到校园,教室里已经放不下一张宁静的课桌。

南方都市报:10月24日http://gcontent.nddaily.com/7/e1/7e1cacfb27da22fb/Blog/2d0/81bb22.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