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放行”诗歌又能怎样呢
(2009-11-15 22:00:34)
标签:
杂谈 |
分类: 思考写得 |
江苏省文联主席顾浩称,“近年来,江苏高考作文一直在文体上要求‘除诗歌外”,这是一种极不正常的现象”。由于高考作文“诗歌除外”,中学作文课程几乎从不涉猎诗歌。而他的观点也得到了南师大文学院钟陵教授等人的强烈支持。(《扬子晚报》11月15日报道)
高考指挥棒已经成了众矢之的了,这次又是欠了诗歌的“债务”。文联主席的微言大义,不过是抗议诗歌被忽视,期许诗歌能够入得高考作文命题的法眼。如果指挥棒能够指向诗歌,青年人爱诗写诗的热情必然大增。因而,顾主席之言可以看作是一种抱怨,为诗歌鸣不平。
诚然,诗歌写作纳入高考,会引起老师和学生们的重视,中学也必将会加强对学生写作诗歌技巧配的培训。试想,千万学子一齐“风花雪月”,推敲咏叹,不辞为诗歌史上一大盛事。但问题是,有了高考的提倡,诗歌就能得救么?
诗歌,乃至文学不过是一种个人叙事。在历史上,有一种“逆淘汰”现象,就是提倡的东西往往会被淘汰,而一些边缘的文化则可以绵延下来。就如明朝提倡的“八股文”,何尝不是举国皆学,但现在基本上已经湮灭,而流传下来的却是归有光的生活札记和冯梦龙的市井逸事。
经过高考的人都知道,写作文已经成了一种机械工作,遵循的是公式化的励志抒情线路,到处充斥着“伪抒情”和“伪励志”的套话。虚假的文学繁荣后面,一代人的文学热情就这样流失了。分越考越高,文学素养却越来越低,因为文学在这里失去了自己的本真。有人说,高考作文是文学的粉碎机,还是有些许道理的。
其实,诗歌写作进入高考的路并没有堵死,笔者所见每年都有一些考生高考作文“试水”写诗,而且获得了满分。如果诗歌进入作文命题,谁又能保证它能逃过高考指挥棒“点金成铁”之手呢?应试下的诗歌,不过是又一个牺牲品而已。满心支持诗歌进入“国试”,却可能是“爱它,却毁掉了它”的意外结局。
有人说,诗歌犹如野草,长在山野,方能清新恬美。因而诗歌在高考命题之外,不一定是坏事。一个诗歌不离口的时代,倒有可能是“狗牙遍地”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