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心插柳人民日报:要让弱势群体也对政府满意
(2009-11-16 21:58:20)
标签:
杂谈 |
分类: 思考写得 |
新鲜出炉的《2009年广东省市、县两级政府整体绩效评价红皮书》(下称《红皮书》)有一份特殊的“公众满意度报告”。该报告显示,公众对政府满意度指数一直不高,今年又“齐刷刷”走低,全省平均值仅4.97分(总分10分),处于“一般满意”状态。在众多职业中,对政府满意度最高的是公务员,最低为农民、学生和失业者。反映到收入上,收入越高,其满意度越高。(新快报10月13日报道)
应该肯定这样一份有信息量的报告,不仅是对公众知情权的满足,也给为政者提供的了镜鉴。但其中显露出来的不同阶层的心理落差却值得人深思。
公务员执掌权力,高收入者持有货币,占有强势资源的他们,无疑是社会的强者。他们可以享受到这些资源带来的舒适和荣耀。而对于政府评价较低的农民、学生和失业者,他们中有的长期受到政治经济上的不平等待遇,有的是竞争中的失利者,他们都是弱势者。强者称许,弱者不买账的社会,前者会利用手中资源进一步扩张,而后者则体验着逐步放大的相对剥削感,赢者通吃的天下,不能算是一个正常和谐的社会。
而在现实的情景中,权力和资本有足够的能力来维护自身,他们是整个制度的获益者,给予政府好评,自然符合情理。而普通民众根据自身的感受,表达出不满意的情绪,这是一种批评的反馈,也应该重视。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曾说过,贫困不单是一种供给不足,而更多是一种权利不足。这种不足,不仅表现在每个人个人在社会上的失意,事实是我们的政府并没有在制度安排上,给予弱势群体改善自身的处境以足够的空间。不能为弱势者提供制度福利,应当被视作一种政治困难。
社会的温度是由弱者的冷暖来标记的,而并非由强者的欢呼。而常常出现的权力跋扈、资本炫耀事件,更是轻而易举地击破了弱势者对未来的脆弱期许,让人产生愤懑之情。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和官员,首要关注的就应该是弱势者的生存发展问题,平衡各个社会阶层的发展。让弱势者保暖润心,形成政府和民众良性关系,这也是和谐社会的要义。
广东省的政府绩效评价的意义,不应仅限于数据的解读,更应看到这是民众对于现实状况的话语表达。其中折射出民众没有言明的批评和鞭策,需要政府在帮助弱势群体上破题。只有弱势群体能合理地分享发展实惠,在制度中能以自身努力获取上升的机会,他们才会对政府和社会“不吝赞词”。
人民日报发表题目改为《为何“吝惜赞词”》: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09-10/14/content_359574.htm10月14日
《领导科学》杂志2009年11月上期:http://www.ldkxzzs.com/index/magazine/1082
《报刊文摘》报:http://newspaper.jfdaily.com/bkwz/page_3/200910/t20091019_779322.html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