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子蕴
子蕴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7,782
  • 关注人气:3,87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书评选载:听子蕴讲那过去的事情

(2023-06-12 07:32:16)
标签:

北京

天津

风情

回忆

情感

杂谈

分类: 我的书评
书评选载:听子蕴讲那过去的事情2017年4月15日,子蕴在博客上发了新博文《风儿也吹不散的记忆》,我读后在下面留评:

“姐姐又要开始讲故事了?好期待!


那个刚从天津返回故里的小女孩儿,忽闪着一双清澈明媚的眼睛,打量着皇城根下的四合院,打量着四合院内外有声有色的家常日子,日复一日,一个个故事就这样映入眼帘,印入脑海。然后,沉淀,累积,发酵;然后,涌出来……


炎炎夏日里,前院的虫虫说:伏天儿了,伏天儿了。后院的虫虫答:知道了,知道了!初秋新雨后,这边的鸟儿唱:欲滴,欲滴。那边的鸟儿和:我心如洗,我心如洗!


姐姐的文字这么生动,故事那么引人入胜,我们已搬来小板凳围坐一圈,手托下巴等着啦,开讲吧!


子蕴回复我:

“亲爱的小建,还记得我们上次见面我告诉你,我想开始写点东西,在两个专题中举棋不定,征求你的意见,你的回答斩钉截铁:写你最熟悉的东西!所以才有了写写我的老北京的想法。就在前几天我又和你唠叨我的想法,你又是脆生生地说:那还等什么,赶紧写吧!这才有了这个开场白,谢谢小建,拥抱俺家老四!”

 

我还给过子蕴这么有“指导性”的意见?想不起来了。但是,子蕴肚子里故事特别多,她特别会讲我们特别爱听,却是“从来也不用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的。曾经她跟我们讲条件,说是每灌醉她一次她就讲一个故事,我讨价还价说:“条件改一改吧,每灌醉我们一个人你就讲一个,免得那些故事留在你肚子里发酵。”她倒好说话,“你们谁都灌不醉我,我自己绷不住了,会慢慢讲给你们听的。但酒算是你们欠我的。”所以,我们每次与子蕴见面,必喝酒。

 

这不,她绷不住,开讲了。

 

这篇《风儿也吹不散的记忆》是子蕴又一个散文系列的总题目。从2017年4月到2019年3月,整整两年,子蕴从皇城根下写到海河之滨,从四合院的庭院深深,写到烟火人间的犄角旮旯,从邻里街坊的人情冷暖,写到时代裹挟下的世间百态,一个个故事绘声绘色,生动的形象和情节跃然而出。

 

喜欢听子蕴讲她的母亲。在这个系列中,子蕴并没有为母亲单独成篇,但母亲的身影无处不在。母亲容颜姣好,“活脱儿一个香港电影演员夏梦”;她有挺长一段时间是全职太太,与其他太太们一起切磋茶艺、烹饪、剪裁,但她向往走向社会,到扫盲班担任教员,学打字,学护理,并把自己的名字改为“希明”;母亲喜欢听男高音吕文科演唱的《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也喜欢听曲剧大师魏喜奎演唱的《杨乃武与小白菜》,还“因为孩子们都不喜欢听,担心这个剧种失传,居然提笔通过北京晚报给魏喜奎先生写信,希望振兴曲剧培养接班人”。而魏先生居然给母亲回了信,“她也称母亲为先生,说母亲的担心也是她的忧虑,并且希望母亲作为曲剧爱好者,能够为这个剧种的振兴多方奔走呼吁。”多么了不起的母亲!为了不让后院儿革委会批斗会的污言秽语脏了子蕴的耳朵,母亲把睡得迷迷瞪瞪的子蕴从床上拖起来,“那一个晚上,母亲挽着我的胳膊,我们娘儿俩在胡同里遛来遛去,一会儿看着天上凄清的月牙儿,一会儿踩着自己的影子,直到远远地看到那些乌合之众从我家院子鱼贯而出,我们娘儿俩才敢回家……”这件令子蕴记了一辈子的事,一读便被戳中泪点,母亲那一片舐犊深情,天可怜见!而子蕴讲故事的天赋肯定也遗传自母亲,姥姥家菊儿胡同的阔绰气派,爷爷家铁门胡同的花木扶疏,黄鼠狼跟何大姐逗闷子,七夕节屏住呼吸听织女的哭声……这些故事,我只是读过子蕴的文字便在脑海中挥之不去,何况子蕴从小听到大呢,母亲讲的故事,母亲讲故事时的声音和神态,一定是刻骨铭心。子蕴说:“我对四合院的认知和热爱,即是从母亲的故事开始的”,“母亲从年轻时起,就会时不时讲给我听,而这些故事就像电影一样,充满镜头感,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我写东西时,感觉母亲就在我身边”。所以,子蕴的故事中,满是母亲的气息和对母亲的思念。

 

更喜欢听子蕴讲她自己的故事。在开满鲜花的墙子河畔,“把柳条和野花编成花环戴在头上”,抓蜻蜓捕蝴蝶玩儿捉迷藏;夏天的晚上,“在宁夏路的路灯下,用粉笔在地上画画儿”,“我们的画卷造就了地上长长的画廊”;学会了骑车,“上下自行车我都把腿向后举得高高的,那姿势真可以和芭蕾舞的‘倒踢紫金冠’媲美了”;期末复习迎考,在北海的小西天或景山的山坡上,“用书包压住复习资料和书,任东西南北的小风嗖嗖一吹,那才叫神清气爽,心旷神怡”;中山公园音乐堂,雨中邂逅的一场浪漫;返城待业时苦中作乐的“痴人说梦”和“芳香语”的美好憧憬;地坛斋宫中那番“三个女人一台戏”的精彩……而“一封无法发出的信”,那么深情,那么凄美,令人不胜唏嘘。

 

子蕴的博文又一次从自媒“跨界”纸媒,结集出书了。书名《水流心犹在》,比原来的《风儿也吹不散的记忆》文学了许多,但子蕴文风依旧,热情、真挚、幽默、豪爽,虽然不乏散文笔法的优美,但最打动我的仍是那毫不矫揉造作的赤子之心。听子蕴讲那过去的事情,你会跟着她的讲述时而嘴角上扬,时而眼眶发热,时而心里暖着也忧伤着。听子蕴讲那过去的事情,你既会感到“似曾相识”的平常,又会感到分明是“这一个”的新鲜,平凡琐碎,活灵活现,不得不佩服“是真佛只说家常”。

 

我是这本书最早、读的次数最多的读者,所以忍不住要“剧透”,忍不住想把它推荐给更多的人。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让我们捧着书,闻着墨香,听子蕴讲那过去的事情。

 

                                          小建  2020·7·2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