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跨越千年的女性心路——从《诗经》到萧红

(2014-09-20 10:02:22)
标签:

萧红

《诗经》

生命

心路

夫权

分类: 我的收藏

 

        跨越千年的女性心路——从《诗经》到萧红

中国的女子,是从《诗经》里缓缓行来的,在“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遥望里,在“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回眸中,也在“于嗟鸠兮,无食桑葚”的怨叹间。在女性走向成熟的生命里,沐浴着人情的阳光雨露, 也经受着社会的冰雪风霜,而她们的温柔多情、勤劳贤惠、克制忍让,犹如厚重的地母情怀,承载着人类的繁衍生息。

《诗经》里女性的声音,是来自于民间生活、来源于现实感受的心灵歌唱。以《卫风·氓》里的弃妇为例:她自由恋爱,陷入过“女之耽兮,不可说也”的一往情深;她辛苦持家,品尝过“三岁为妇,靡室劳矣”的酸甜苦辣;她痛苦不堪,遭受了“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的负心;她无处诉苦,隐忍着“兄弟不知,咥其笑矣”的羞辱。在她年老色衰的时候,男子已经忘记了当初“信誓旦旦的柔情,等待她的不过是被打骂的日子和被遗弃的惨淡收梢。而这个温柔敦厚的女子,没有任何过激的报复行为,只是说一声“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就干脆利落地结束了一切,乘车渡过淇水,挥别了曾经付出过青春与心血的“家”。然而,当她走出家门,等待她的会是什么?

女性的悲剧,与作为弱者的被奴役状态是划等号的。奴隶社会以至封建社会的男子,一以贯之地掌握着经济权话语权,女性只能处于社会的边缘地位。她们的一生,不过是从父权的奴隶转为夫权的奴隶,家庭是她们唯一的依靠,一旦关系破裂就会遭到社会的遗弃,生活更是悲惨。千百年来,大多数的女性是没有言说权力的,她们对自己的境遇无辩解,只是历史中沉默的“她”——一个被社会轻贱的群体。对既成习俗抗争得越激烈的女性,其悲剧色彩往往也越浓厚

在现代文学史上,萧红就是以这样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形象出场的。萧红在两性关系中的隐忍与决绝心态,与《卫风·氓》中的女子何其相似!在缺乏尊严、自由与爱的境况下,选择了一次次主动离开男子主宰着的“家”。不一样的是,“五四”时期个性解放思想与无数知识分子“娜拉”出走的现状赋予了萧红强大的战斗能量。在理想主义的感召下,萧红逃出了养育她二十载的封建家庭,去寻求独立自由的人生;在无依无靠的流浪中,又不得不回过头来寻求男性的庇护,在悲欣交集的爱情关系中屡败屡试、不屈不挠。然而在苦难煎熬中,接受了现代思想启蒙的萧红不再沉默,而是提起手中的笔,展现了弱者匍匐在强权脚下的艰难,揭开了女性隐藏在家门后的面纱。这样一个背离了约定俗成的父权与夫权的女性,她对于弱者和女性的书写,继承了断裂已久的《诗经》传统,是从痛苦的生命体验中喷薄而出的民间真实声音。

萧红一生所经历的苦难,是耶稣式的受难。她柔弱的生命,几乎负荷了历史、时代、儿童、女性和脆弱躯体所可能承受的所有痛苦。在心理学意义上,萧红的诗意写作,呈现了儿童时期爱的匮乏与憧憬;萧红的叛逆道路,显现着父爱缺位导致的迷茫与冲突;萧红的追求历程,交织着女儿心的脆弱与母性的坚韧。她总是这样百折不挠,在几乎被世界遗忘的时刻,迸发出强烈的求生欲望与灿烂的生命光芒,直到有一天,在身体遭受疾病折磨的狼狈关头,战乱时期的缺医少药彻底把她摧垮。

萧红在创作上的独立与自由姿态,使她主动疏离了时代主流的声音,拒绝了形式主义的抗战口号,而以大地般博大的生命情怀,赋予了作品复杂而深刻的思想内涵,积淀了历史与社会、民俗与心理各个层面上的厚重价值。在历史意义上,萧红的流离生涯,有动荡时局对个体生命尊严的摧残;在社会意义上,萧红的情爱苦闷,有传统男权高高在上的弊端;在民俗意义上,萧红所展示的东北城乡图景,烙印了传统与时代的痕迹。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思想变革背景下,萧红作为一个既背负着传统因袭、又勇于冲破世俗苑囿的时代女性,无疑具有女性主义研究的典型意义。

中国人喜欢大团圆的结局和标签,西方神话注重的则是个人意志的自由和实现。萧红犹如西西弗斯,尽管人生是一场徒劳无功的搏斗,也日复一日坚定地推着巨石上山,去领略太阳般璀璨的理想光辉,感受负重攀登的喜悦人生到头无非一场空,何必以成败论英雄呢?生命本是一个有限的旅程,远方总有向往的风景,重要的是,即使在现实的铜墙铁壁上撞得头破血流,萧红也从来不回头。她守护着那一星微弱的理想火焰,拖着病弱的身躯,一直朝彼岸的乐土前进。自由而努力的过程中没有忘记过重建生命的意义,也没有懈怠过创造的本能

悲剧英雄,无论如何,她的精神是不死的,对自己选择的道路,也应是不悔的吧。《诗经》的吟唱到萧红的创作,一条跨越了几千年的女性心路,在美丽而残酷的中国土地上延续、伸展。萧红在小说《亚丽》中写道:“为了要追求生活的力量,为了精神的美丽与安宁,为了所有的我的可怜的人们,我得张开我的翅膀……”萧红飞过了,又如流星般坠落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她的人生,留下了怎样的时代迷局;她的作品,散发着怎样的灵魂魅力一切都留给我们慢慢揣摩、细细品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