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食尚晴儿食尚玩家晴儿安平树屋赤崁楼安平古堡台湾旅游台湾美食 |
分类: 旅游·就是疯台湾 |
猜得到这是吗?这可不是什么景点喔,而是一店家的门面,能想象到这是家什么样类型的店家吗?
而当你家的房子被树枝这样纠缠、攀爬、围绕着时,又该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
喜欢这张照片拍的感觉~
炎热的夏天,实在不适合出去玩,热的半死,又不甘于待在家,所以计划了下出远门的行程--我们决定去台南,那个古色古香的城市,依往常一样还是找离风景区比较近的汽车旅馆,方便停车。
很难想象吧,以为是间废墟的外观,其实这是一家酒吧,而且有个很美的名字叫--蓝晒图酒吧,是路过时偶尔看到的,被那迷人的蓝所吸引,墙上还挂着椅子、桌子...还有辆脚踏车,看着有点像台中美术馆的外观。只可惜这时候酒吧还未开始营业,也就作罢,拍个照留个纪念~
再走几步就是神农街,虽然有点老旧但街容仍保有古色古香的面貌,完全没有太多商业气息的污染。由于当时寸金寸土,所以每一户民宅大都只有四米半宽,但纵深怎可以达到数十公尺,住宅具有五进五落的幽长院落,形成当地建筑的一大特色。
走访这里老街时,除了可以欣赏建筑之美外,了解这里的历史典故外,还能悠闲欣赏艺术家的创作,和其他已经被商业化的老街完全不一样,有股格外宁静的气息,而每家店都很有特色。
![]() |
安平树屋,在这里我们耗上了好几个小时,尽管日晒热的快烤焦。 先经过整幢亮眼黄的建筑后,就可以看到安平树屋。 位于德记洋行(也有去,下面再发照片)隔壁,最初为洋行仓库,从砌墙古砖推取自热兰遮城红砖,及门楣花岗石、窗框基石与木屋架构判定,推测最早应建于十九世纪末及日治初期,作为「大日本盐业株式会社」出张所仓库,现况规模即为日本人增建。 |
![]() |
老榕树气根自然而然自损坏的屋顶垂下攀附生根,形成「树以墙为干、屋以叶为瓦」的屋树共生的特殊奇景,因而被称之为树屋!~
绕到屋后也是一整片被树、树枝延伸包围着
据说树屋是光复后改为台盐仓库,随着仓库废弃之后,经过半个世纪,使得原有的老榕树对其盘据,老榕树因此根落而生,成了仓库梁柱,其茂密枝叶覆盖住屋顶,而成了仓库的屋瓦,最终形成房屋与老树共生的特殊景观。最早期,由于老榕树阴气重,荒废的树屋曾经被当地人视为鬼屋,无人敢亲近,直到2004年树屋被政府机关列入安平港国家历史风景区,经过整体规划后,还在此处搭设了空中木栈道让人们穿梭于树屋之间形成特殊的地景建筑,就此颠覆了传统想法而化身为安平著名风景区的人气景点。
忽然间看到右边有一把倒立的扫帚,有人知道这是代表着什么意思吗?还是...?
从前门进去,入口处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树与屋之间"黏"的有多紧!~(讲的好像热恋中的恋人一样
)
喜欢拍照的在这里可以找到很多灵感,最近特喜欢照片上的这种调调。看的出来已经荒废多时~
再往里面瞧瞧~
密密麻麻的树根令人纠结
多到不像话,怎么会密集盘据到连墙面都看不到。
因为给游客更好的拍摄空间,有架设空中木栈道,所以就可以一窥"造事"的源头。
(叫你乱讲,什么叫造事
)


伸展着还真纠结
旁枝再分旁枝,永不止尽
这样就能清楚看到树枝是怎样穿透到屋内了
大自然的力量是神奇的
这见证了一场将近半世纪的缠斗
将永远持续着...
特别树墙合一画面的安平树屋与盐水溪河堤相隔不远,沿树屋一路向上走,走上步道,望向远处,可见盐水溪之溪水流动,第二期木栈道隔开的渔塭发现了好玩的水车。
上面不是说安平树屋在德记洋行的隔壁吗?那我们顺道继续逛吧~外墙以白灰粉饰,左右空地种植草皮花树,整体观之,环境雅致清爽,幽静亲切。
德记洋行,创建于同治六年,鸦片战争前,是清迁特许外国商人在中国设立企业机构,位于当时安平的海头社,大多从事鸦片、樟脑、砂糖等大宗货物交易。现规划为徐徐如生的台湾开拓史科蜡像馆。洋行建筑因为多数采用西方建筑,所以视觉上有别于传统的闽南风格建筑。此外,它们也是台湾与西方贸易的历史证物。
整栋建筑坐北朝南,楼高二层,走廊围以绿釉瓶饰栏杆,加上白色粉墙,在风貌上与安平传统之民宅完全不同。屋顶为桁架系统,上铺瓦片,分成左右二个屋顶,均为四坡排水。
|
一般而言,西方人在台湾所建之房舍中,大多采拱廊模式,以避及日晒,拱廊拱圈成为该建筑上之重要特色。 里面有很多重现当年那个时代的蜡像。 异国情调馆内更陈列许多关于先民开垦、耕耘、兴学等逼真的蜡像。 |
![]() |
郑成功真的很有名,我们也有杀去赤崁楼那边看



还有安平古堡,热兰庶城又称红毛城,日据时期改建后称为安平古堡,是安平地势的最高点,在海权的年代是极具军事作用的城堡。

我们这次开的是海岸线,所以绕到些海边人家,都会发现取出牡蛎后的牡蛎壳,见证着在这里生存的人的生活。
特定绕过去看晒盐场的盐山,一定要目睹一下的
最后去盐博物馆逛一下,应景地买了支盐水冰棒,还蛮好吃的说~
还扛了两袋粗海盐回家,干嘛?难道用来煮菜用吗?当然不是了,是用来泡澡的,排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