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是处虚无】21(8)

(2022-08-08 17:17:01)
标签:

佛学

文化

分类: 【是处虚无】

 

21.3.3 通过上两小节,我们发现菩萨不舍大悲作意,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多,菩萨摩诃萨住般若波罗蜜多,菩萨摩诃萨学般若波罗蜜多等。达成如是意,无不指向诸法性空、无所得为方便、无所住亦非不住等之所修饰,这里修饰语还有很多,如句式98100中的修饰语一样,也跟其它句式结构中出现的一样。其间,它们无不指向本性的空,作为修饰语的空本身也如此。意识并做到这些修饰语之所设定。从表达本身来看,每处说法无不从指向对象返回到表达方式、表达者、表达工具等表达本身,并对此作与朝向对象一样的思考,亦即将表达也纳入到认识者我所朝向的对象之在。如此才是真正的抵达——越过一切碍在的抵达,我、表达、对象一起融入世界,融入到此在。 

21.3.4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作为修饰语的空,与其它修饰语功用是相同的,如:句式98中的“非有、无实、无自性、空、远离、寂静、无觉知”,句式100中的“无常、苦、无我、不净、空、无相、无愿、寂静、远离、如病、如痈、如箭、如疮、热恼、逼切、败坏、衰朽、变动、速灭、可畏、可厌、有灾、有横、有疫、有疠、性不安隐、不可保信、无生无灭、无染无净、无作无为”,它们都起到对诸法的修饰,也起到对诸法意指对象的修饰。而这些修饰语、修饰语修饰的诸法、诸法意指对象本性皆空,由此空性而延伸出不可得、无所住等属性。 

注:2022.8.7 整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