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于《投资与理财》2009年第7期)
自去年10月底开始的上升行情中,很多公司股票价格出现了翻番行情,个别公司股价甚至突破了历史新高。面对这样的行情,投资者该如何应对呢?
在大多数情况下,投资者是无法靠短线博弈来取得超额收益的,短线频繁换手寻求买卖差价只会不断地侵蚀你的利润,一次判断失误,不但会使市值蒙受损失同时更会给投资者操作心理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从而引发多米诺式的连锁不良反应。大多数人都明白这个道理:丰厚的利润要靠坚定的持有换取。但这需要抵抗住无数次的短线折磨。因此,我们在挑选投资对象时就该慎之又慎,以自己对目标公司的绝对信心来抵抗差价的诱惑。
巴菲特有个著名的投资制胜法则:在熊市中不亏损,在牛市中跟上市场的脚步。不亏损并不是说永远持有现金,它的意思是指,只有在股票价格具备绝对的安全边界以及未来企业的增长性相当确定的前提下,才会出手购买股票。在当前的氛围中进行证券投资,关键是寻找未来收益确定性高和股价安全性高的股票,以此来对抗不确定的市场前景。
那么该如何入手呢?在此,建议重点关注具备双重反差类特征的公司。
第一重反差是公司本身业绩突变带来的价值反差。外界一致认为该类公司业绩不佳,不具备投资价值。而未来的实际情况却是随着新一轮的经济刺激政策,公司业绩出现持续好转。
第一重反差因素要从公司本身变化方面去寻找:一个公司是否在新一轮经济周期和行业周期运行过程中、经历了长期的孕育之后完成了“鲤鱼跃龙门”式的转变。这种转变可能是企业的重组、产品的升级、产业的整合,也可能是大众消费品类公司在市场中拥有了主流消费品牌的地位,其产品成为嵌入人们日常生活的刚性消费习惯。一旦完成这种转变公司会获得一种更高速度、不可逆式的发展,使之成为未来具备持续快速增长潜力的公司。比如上次熊市中表现优异的贵州茅台、苏宁电器等公司。
而现实市场中更多出现的是行业前景突变而带来的价值反差。主要是指市场环境给予某行业的意外刺激使所属公司业绩发生了突如其来的变化。在上一波的熊市中就存在此类能够为投资者带来意外惊喜的公司,比如2002-2005年间的深中集、深赤湾。他们在大盘迈出止跌第一步时就创下了股价的最低,之后一路攀升最先走出了熊市的阴影。这种超越市场的情形其机理是显而易见的,中国在2001年末正式加入WTO,与世界各国进出口贸易的迅猛增长使港口运输类企业理所应当的成为了受益者。近来最受关注的四万亿政府投资和扩大内需的政策在过去的几个月里一直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因此包括水泥、电网投资等的基建类板块成为了未来一段时期内业绩确定增长的类型,也成为了投资者近期追捧的目标。
另一重反差是指公司市场价格绝对超跌带来的估值反差。市场对公司业绩发展前景格外悲观,公司绝对价格严重偏低,但实际情况是公司业绩没有出现市场认为的雪崩式下跌,公司股票价格因此出现报复性反弹。近期有色金属板块的表现就是此种反差类型。
因此,未来我们可以将关注的目光集中在与内需型日常消费直接相关的,同时与经济刺激政策又有直接逻辑联系的行业,在二者的交叉点上去寻找那些业绩可能超水平增长的公司。之后再来对照市场平均估值水平考量其价格是否提供了足够的安全边界。或许它们就是未来超额收益的提供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