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营救小明王,朱元璋犯了兵家大忌

(2017-06-14 21:13:49)
标签:

历史

明朝

朱元璋

分类: 还有这种历史

营救小明王,朱元璋犯了兵家大忌

其实,朱元璋虽拥有一支强大的起义军队伍,但他并非是真正的老板,因为朱元璋是承认龙凤(小明王的年号)为正统的,朱元璋的中书右丞之职就是小明王给封的。

龙凤五年,在各路军马的混战之下,小明王退回到了安丰,安丰成了北方红巾军政权的临时首都。

盐贩子出身的张士诚看到这是个好机会,想要从衰败的红巾军那里捡个便宜,打算趁机娶攻打安丰,为此,他卯足了劲,派了大将吕珍带领10万人马,绕道而行,又让弟弟张士信领兵殿后。

朱元璋为何不顾刘伯温反对,执意营救小明王

安丰遇到了危机。小明王派人到应天去向朱元璋求援。朱元璋听到此事后,几乎不假思索地表态:救。

然而刘伯温却并不赞成,他说:“主公,像您这样贸然派兵去救,真的是自找苦吃。假若救下了,他小明王是你的主子,打个比方,你是媳妇,找个婆婆来管着你,这不是吃饱了没事干吗。再说,就算救下了,你能把小明王放在哪里呢?”刘伯温这话很有道理。然而朱元璋却不听,说:“安丰一旦给破了,张士诚的势力会更强大,不能不救。”

朱元璋还说了几个救得理由:第一,北方小明王政权尽管日薄西山,但它的存在多少能挡住北方过来的敌人,再说,张士诚打下安丰后,自己东、北两边都与张士诚为邻,情况更不妙。第二,自己尊小明王为主,官职还是小明王授予的,如果不救,有亏于忠义气节,日后还怎么要求手下将士忠心?第三,打张士诚几乎每次都能赢。

后方空虚不稳,前方过度恋战,朱元璋犯了兵家大忌

于是,朱元璋带了徐达、常遇春等人率军北上,但赶到安丰时,张士诚已经拿下了城池。朱元璋命令手下开打,三战三捷,可这时,庐州义军头领左君弼突然插了一杠子,想帮张士诚打垮朱元璋,顺便捞点便宜,没想到反被打得落花流水。朱元璋很快就救下了小明王。

然后他命令徐达常遇春追赶左君弼,自己带了部分军队打算回应天。可走到半路,他突然想起了刘伯温的话,是啊,论岁数,小明王比自己还小,论地位,小明王是自己的主子,我现在带他回应天,每天向他“老人家”请示汇报,还真是吃饱了撑的;扔吧,救下了还扔,那不如不救,眼不见不烦,干脆就将小明王放在滁州吧,让他在那里去“享享清福”。想到这里,他为小明王在滁州建立了宫殿,将他养在那里,并让自己的心腹去“侍候”他。说到底,小明王从此就成了朱元璋的傀儡。

朱元璋安顿好小明王后回到应天,留下徐达常遇春领着主力军追击来捣乱的左君弼。左君弼在庐州(今合肥),三面环水,并不好打,所以徐达常遇春久久不能将庐州拿下,双方就此耗了3个月之久。

“安丰救主”和“庐州恋战”,看起来虽是一种义举,但从军事角度来看,朱元璋却犯了个军事大忌或说是严重的军事错误。为何呢?

朱元璋政权中心空虚长达45个月,假如陈友谅或张士诚趁虚而入……

虽说安丰之围是解了,朱元璋得到了一些政治资本,但为捞取这个资本所冒的风险实在太大了——应天城却因此空虚了一个半月,如果加上徐达、常遇春率领的主力军困顿在庐州城下的3个多月的话,那朱元璋政权统治中心的军事空虚时间就要长达45个月。这正是刘伯温最担心的事情。假如这个时候西线的陈友谅,伙同东线的张士诚乘虚而入;或者说,不用双方部队的合攻,只派一支偏师包抄过来,那应天城就危险矣。也许整个中国历史因此而改写。谁知,与朱元璋走得这招险棋相比较,陈友谅却确确实实走了一步臭棋。

此前,在龙湾(南京城郊)之战,陈友谅被朱元璋打得很惨,为报此仇,陈友谅在武昌、九江一带打造了很多战船,打算跟朱元璋再好好打一仗。

可是拥有中世纪最大水师的陈友谅在养精蓄锐后,却把反攻的地点选择在了龙兴府,而没有趁着南京空虚去轻而易举地取下朱元璋的老窝。这是多么好的一个机会啊,聪明透顶的陈友谅这次真的是智商为零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