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静女其姝诗经玩味潇湘蓝朱熹文人入世 |
分类: 诗经玩味 |
诗经玩味:静女其姝
潇湘蓝
微信公众号:xxlwenji19
诗经中有一首诗,被历代诗学家提来写去,口里说着“淫诗”,字里行间却不自主露出喜爱之情。想想大儒们其实也挺搞笑的。
这就是《邶风·静女》。
第一章: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者,闲雅之意。姝,美色也。
静女其姝,四个字唤出一个美而闲雅的女子。其态其色其韵,引领风骚数千年。
城隅,幽僻之处。不见者,期而不至也。
朱熹在解完这句后,断言:此淫奔期会之诗也。
十六个字里面,朱熹解的是静、姝、城隅、不见,四个字。
静姝,对应美女。城隅,是地点,不见,结果。
如此便被理学家逮个正着,一棍子打成“淫奔”。
而十六个字中的其他几个关键词,如“我、爱”却被忽略了。
“俟我于城隅”,美人等的是我。我就是诗人。如果淫奔,为何只责女子一人。
可见朱熹故意避开男子。
故意避开的话,那矛头实际是对准谁的。
“爱而不见”,爱,是两人期会的原因。这是这首诗的关键词。
朱熹要打的原来是“爱”。
如果连正常的“爱”也要打成“淫”。那么真正的“淫”在当时有多可怕,多平常。
以致于逼得一代学儒要这样穿凿附会,声东击西。
但朱熹也只是仅此一句,点到为止。
他到底还是读书人。知道诗怎样读,怎样赏。
第二章;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娈,好貌。彤管,相赠而结殷勤之意耳。炜:赤貌。言既得此物,而又悦意此女之美也。
静女其娈,朱熹解为,美女,好。
美女赠与我的彤管,我拿在手里,但觉是你所赠,因此,觉得格外悦目怡情。
这一幕,可谓温情款款,不胜欢喜。
朱熹虽然文字内敛,但如此不动声色,亦让人感受到两人之间的真情爱意,全无一点淫秽之意啊。
他若是真鄙视这种“淫奔之举”,绝不会如此淡定解诗。
第三章: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牧,外野也。归,亦贻也。荑,茅之始生者。
朱熹:言静女又赠我以荑,而其荑亦美且异。然非此荑之为美也,特以美人之所赠,故其物亦美。
“自牧”,说明静女和“我”两人是约会并相见了。并且分别时,静女“归荑”,又折了白茅赠与我。想来秋天的白芒雪白如翅,朴实无华,几乎象征了两人的纯爱。天地精华,感人至深。
静女可谓有情有意。“我”亦同心同德,深为感动。正因为有感,才有《静女》传世,千年共此时。
朱熹这一句“特以美人之所赠,故其物亦美。” 可见他是极明白的。 人间真情,最易动人。
那么朱熹的“淫奔”到底指的是什么人呢?
宋神宗时代,王安石写《诗经新义》,借古讽今,阐述他的变法主张。
朱熹写《诗集传》,前后反复修改,直至晚年才定稿。这其中经历了思想的巨大变化。
愈深入,愈平实。
“淫诗”两字对外,内里却是真正的文学品读。
文人入世有时真是尴尬。
文字本身最大的功用之一,只是娱乐性。
关于诗经玩味:潇湘蓝微信公众号:xxlwenji19
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