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贯华堂第六才子书(七):莺莺,这么美,这么敢

(2016-02-21 18:46:39)
标签:

西厢记

莺莺

贯华堂才子书

临去秋波那一转

诗对会家吟

莺莺,这么美,这么敢

潇湘蓝

 

金圣叹:《西厢记》只为写一个人。一个人者,莺莺是也。

 

1、临去秋波那一转

在最好的年纪里莺莺遇见张生。那一年,父亲命终,子母孤孀。那时节,门淹重关,泪洒杜鹃红。那一日,暮春天气,花落水流红。那时愁,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正是青春年少,寂寞惆怅的时节。而张生,雪窗萤火十余年,学成满腹文章,此刻,湖海飘零,踌躇满志,正是一腔豪情游艺中原的时节,也是满马春愁压绣鞍的青春美少年。

这两人一相逢,便,一个是“蓦然,见五百年风流业冤。”,一个是“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

张生瞥然惊见,喜不自禁,上上下下,远观静思,门里门外,念的猜的,把个莺莺音容神韵赏鉴个遍。莺莺,一语未着,翩然深逝,临去,秋波那一转。

怎当她临去秋波那一转,碎了五百年心肝。

最好的时光里遇见最对的人。如莺莺见张生,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只需临去秋波那一转,眼角眉梢,多一分关注都是多余。身段体态,多一点动作都是俗丑。张生可以轻狂,莺莺却要端持。自古以来,男女相悦,一庄一谐,相反相成,无法颠扑。若是莺莺回眸一笑,张生要喷出一口血来。若是莺莺一眼未觑,张生只能望美兴叹,再无后文。这之间的分寸、度数、时间、质量,也许五百年精炼熬制,文火慢炖,一点一滴不能差之毫厘,否则,哪里来的七百年《西厢记》久演不衰。

 

临去秋波那一转,碎了五百年心肝。莺莺之美,被赋予了南海水月观音的最美法相。堪称极致。

 

2、 诗对会家吟

如果张生不是最对的那个人,临去秋波一转后也无下文。恰恰张生情深之至,借西厢、央红娘,观道场,费尽神思疯魔成病在所不惜,才有了正面相遇的第一步。只是情窦初开,男好色,女重情。情何来?莺莺没有一见钟情而万般思量,更没有浪酒闲茶种种丑态。只是每烧夜香,一声长叹。作为相府千金,她恪守礼教,作为青春少女,她言语谨慎。红娘一边急煞,快人快语:愿配得姐夫,冠世才学,状元及第。风流人物、温柔性格,与小姐百年成对波。莺莺听了依旧不语,添香再拜:心中无限伤心事,尽在深深一拜中。这便是小姐的矜持与自重。有些话,说出来就淡了。生来是情种,无声胜有声。

好在,隔墙偷听的张生悟出来了:“我虽不是司马相如,小姐,你莫非到是一位文君。”

张生试探:“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浩魄,不见月中人。”

莺莺立对:“兰闺深寂寞,无计度芳春。料得高吟者,应怜长叹人。”

谁说莺莺矜持,此刻接诗,快得连张生都惊呼。

看三人所言所语,其实是同一个意思,同是思春。只是红娘是俗人快语。张生必得是状元之才,莺莺才有酬和之心。所谓心有灵犀,其实早就各自修养多年。所谓相配,便是同一种韵律,同一种口吻,同一等风流。因此,红娘作为侍妾,即便用尽心机,张生也不会对她倾心。莺莺即便沦落,张生亦会魂牵梦绕。

隔墙连诗,两人从此心意沟通。张生彻悟,两情相知才是两情相悦的最美路径。因此,虽然,依旧不能与莺莺厮守,甚至面都见不到,他却了然于心。“惺惺惜惺惺。”何须眉目传情,你不言我已省。莺莺,在不失相府小姐应有的礼教规制之下,坦然酬和,大胆追求,春情烂漫,感情热烈。无一丝晦涩,无一星不妥。简单自然地将“应怜长叹人”这种建立在知音基础上的情爱理念传递给了张生。

才子佳人,不仅是才貌相当。更是文采风流、品性相当、志趣相投。

诗对会家吟,正是才子佳人所为。

 

 

3、仰酬厚德难从礼

以莺莺的志量品性,一位谨慎持重的千金小姐,怎会自荐枕席,亲自到张生下榻处云雨承欢。是我不能理解的。反复思量,最后从莺莺私会前,赠与张生的那首诗中找到一点答案。

休将闲事苦萦怀,取次摧残天赋才。

不意当时完妾行,岂仿今日作君灾?

仰酬厚德难从礼,谨奉新诗可当媒。

寄语高唐休咏赋,今宵端的云雨来。

 

“仰酬厚德难从礼,谨奉新诗可当媒。”数千年的封建礼教被一个弱女子以厚德二字摒弃。以诗为媒,更是才子佳人的高雅之举。“寄语高唐休咏赋,今宵端的云雨来。”相府千金有此胆略,令人敬佩。情爱与性爱相融合,在千年前的深宅大院里,在佛堂寺庙之侧,在救苦救难的观世音眼下,欣然完成。

 

莺莺才学甚高,于诗文酬和上面更是才思敏捷。这是她的长处,却也成了她的弱点。莺莺毕竟长于深闺,世事凶险,绝少经历。与张生因连诗而心意相通,又因回简而错会诗意。张生借诗求欢。莺莺误接,以为诗是诗,欢是欢,太过天真,才有了花园赖简一出闹剧。以致于张生缠绵病榻,生死一线。莺莺良善,不忍看到张生因此落难,也不满母亲出尔反尔,以怨报德。最后决定,私通西厢,完成与张生的姻缘之约。

细思量,莺莺前有孙飞虎围寺抢亲,她不畏凶险,挺身而出,愿以一人之命救众人于危难的大作为。后有报答张生救命之恩,不惜违背母命,冲破礼教,追求真情,勇于结合的真性情。

莺莺,这么美,这么敢。

 贯华堂第六才子书(七):莺莺,这么美,这么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