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至情离骚,至简宋词

(2016-02-05 09:56:52)
标签:

楚王

灵修美人

屈原

宋词

至简

分类: 诗经玩味

至情离骚,至简宋词

潇湘蓝

初读

“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以为是韦庄与情人难分难舍,依依惜别。清代诗评中却说是“留蜀后寄意之作”,字里行间有“
惓惓君国之思”。小儿女读了,总觉得学究总是故作深沉。其实真是如此。

韦庄所处的五代,中原鼎沸,乱世纷争。词人们大都故园难回,思乡情切。便借男女之情诉乡国之思。所以,“红楼”并非亭台楼榭,高门禁地,“美人”不是红楼富家,金缕绣罗襦。“和泪辞”,更不是儿女情长,而是故国之眷恋。

词人流离,忧世愤时,不可能只耽溺于香闺,流连于花丛。大背景下的纷乱在一夜尽欢后显得更加荒芜。其次,词风语意温婉,淡墨轻描,笔法委婉,含蓄为主。

借男女之情诉君国之思,当然不是韦庄的独创。其源于“灵修美人,以媲于君。”

 

 

 

 

  这是屈原在《离骚》中常用的比兴手法。“以善鸟香草配忠贞,灵修美人媲于君”。美人,指的是屈原自己、楚王、贤臣。

 

“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君王逐渐老去,我日夜忧心。

“夫维灵修之故也”:一切都是为了楚王你的缘故。

“怨灵修之浩荡兮”:王庭动荡不安,楚王你糊涂啊。

“众女嫉余之娥眉兮”:那些佞臣小人总是嫉妒诽谤我。

“余即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楚王反反复复,令人伤心。

“闺中既已遽远兮,哲王又不寤,怀朕情而不发兮,焉能忍与此终古!”:我伤心而离去,楚王却还不能及早醒悟,我一片忠心不被见,不如以死明志。

 

这里面的“香草、美人、灵修、哲王”也来比喻楚王。

 

屈原视楚王,若美人侍楚王,贤妃辅佐君王。以夫妻之情比喻君臣关系,是屈原的独创。后人沿袭演变,借男女之情表达家国之思。看上去似乎更加合理,其实在情感上较之屈原浅了一些。若以夫妻之爱,比喻君臣之情,便是臣子待君王,像妻子对待丈夫那样,夫唱妇随,夫死妇亡,同心协力,同生同死。屈原这样对楚王表白,忠心可表,天地感知。其情至真,其心至诚,感人至深。试问,除了屈原,还有谁敢这样说呢!

后人异议,屈原以“闺中”自喻,脂粉气太重,与楚怀王有暧昧等等,都是忽略了屈原的身份、环境、抱负、气节。屈原有诗人的情感浓烈,有臣子的天质忠良,有文人的心地高洁,这样一个人用这样的方式表达真情,性情使然,天造之才。但是作为一介臣子,屈原可能太过耿直,如同贤后斗不过妲己,有时对于妖孽也要有三分容量。从这一点看,屈原是忠臣,不算能臣。后人这样的戏说,或许也只是对于时下种种“文化人”和文化现象的有意调侃,借故讽今,也是常用的手法。

 

 

  回到宋词。“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层台楼榭红楼别院,,翡翠珠被罗帐低垂。温柔乡里寄托了词人的恋君思国之情。“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韦庄为前蜀宰相,一朝重用,感恩戴德。这里的美人,也有君臣之情在。下片,琵琶华美,莺声滑啭。“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明白如话,清丽疏淡,一种欲留不可留,欲归不知何时的深深惆怅,在言语之外自然流露出来。

宋词轻婉,如美人淡妆,至简为尚。只是,离骚之浓挚,亦如“杏花零落香,旧欢如梦中”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小说:597号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