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潇湘蓝xxl
潇湘蓝xxl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8,967
  • 关注人气:8,35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龙应台《目送》21世纪的寒意与温柔

(2013-10-29 15:26:40)
标签:

龙应台

目送

孝道

潇湘蓝

远见

龙应台《目送》21世纪的寒意与温柔

潇湘蓝

目送,当你开始目送一个人渐渐远去,你刚刚意识到,他在渐渐老去,她已青出于蓝,而你,站在云天下,仿佛大梦初醒,周遭车水马龙,世态纷杂,过去的是一阵晕眩,未来的还在四海飘泊,现在的你如婴儿一般,人生伊始。

正是在父母年迈和孩子羽翼丰满时,才恰好有时间清醒的看到自己。龙应台的《目送》处处有这样的充满寒意与温柔的时刻。

龙应台《目送》21世纪的寒意与温柔

 

你嗑瓜子的时候是从尖的一头下嘴吧,龙应台不是,她从圆的那头拼命嗑,所以吃的很慢很慢。我开始以为自己很聪明,再一想,原来,那看似粗苯的人,却有大智慧在后面。谁规定,嗑瓜子的顺序了,从本能开始,从无知学起,才是认识世界最可靠的途径,常识有时是害人的。

 

《假牙》一章里有相当忍俊不禁的画面感。龙应台写:……马匹经过眼前,滚动着一股气味,是干草和马汗的混合吧?倒有点像男人下体毛发的气味,说不上是好闻还是不好闻……其母亲读到摇着头嗔怪女儿怎么会知道“那里”的气味,并申明自己是良家妇女,不晓得那里什么气味。龙应台假装严肃的说:“妈,你到七十岁还不知道,确实有点糟,不过,别慌,还来得及。”在母女两个一阵大笑,笑到呛岔的时候,我看到中西文化在龙应台身上自然的融合,一个在美国修读英美文学并读完博士的中国女子,既有先秦文化的灿烂传承,也有西方高度文明和健康明朗的写作风格。不在父母目送的决然中走出去,走向万千世界。焉能有如此爽利的文笔和笑声。

 

龙应台《目送》21世纪的寒意与温柔

用眼睛巡视,用心感受,潜移默化的还有父母的言传身教。最为感动的是龙应台的父亲带着女儿朗诵《陈情表》:“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龙应台的父亲开着廉价的小货车,舍不得花钱,从不打出租车。但他让儿女们从小背诵《古文观止》,闲暇频频领诵《陈情表》,循循善诱先尽孝后报国,而大部分人只有在铩羽归来方感知父母宽阔的胸怀,生死两茫茫时才知晓孝道可贵。龙应台常说自己是村里长大的孩子,而龙父有此远见,谁说富二代幸福了。当年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二次高考未成,其母信心不堕:儿子,你就是上大学的命!于是借债支持儿子再次复读,第三次终于成功。一个大字不识的农村妇女有此气魄和胆略,儿女们岂能没有出息。可惜纵观天下父母心,大部分一味的护佑和溺爱,甚至不惜抛头露面大肆为李某某辩解,不知想作何表率呢?

 

龙应台《目送》21世纪的寒意与温柔

龙应台在《目送》中没有谈情说爱的章节,并非因为这是一本专为父母和兄弟写的一本书。我想,若有深爱,处处都能浮现出来,那是遮不住的阳光。应台,柔声唤起,有点像在痴痴念英台,那么,那个德国山伯兄如今依稀在何处。这些,龙应台绝少提及,不念才是珍惜。瞥到一鳞半爪的有《蔚蓝》那篇,龙应台二十二岁的时候,在一封表达思念的情书里,用了蔚蓝的天空一词。见面的时候却被男友劈头问蔚蓝是什么意思。龙应台一时愣住了,蔚蓝需要解释么,一头雾水时便回答说不知道啊,小男友更是不依不饶直截了当告诉她,写作时不理解的词不要用。不知道是文化的差异还是学科的缘故,这段恋情在蔚蓝的晴天里风吹云散了,但是关于词汇,关于骄傲,关于自尊心,关于挫败感,像留在皮肤深层的刺青,静静地跟着生长。应台说,这件事成为她写作的胎记,不懂的字,不用。潜意识里,英台说,这件事成为爱的刺青,驯服的爱,不需要。

 

目送,在父母的背影里体悟岁月的无情,苍老的残酷,人生的无常。目送,在孩子的远行中感受雏鹰的雀跃,成长的眼泪,人生的起航。目送,在空荡荡的大厅里,只看到自己的时候,欣然挥手告别逝去的年华,也可以微笑着把青春重新来过,心境决定未来。

龙应台《目送》之后发出《生死大问》。

尔等凡妇,在醒着的时候,做你认为最有意义的事情。

 

龙应台《目送》21世纪的寒意与温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