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语话剧]谁说浮华不会重来

标签:
沪语话剧永远的尹雪艳旗袍白先勇潇湘蓝 |
【沪语话剧】谁说浮华不会重来
潇湘蓝
《永远的尹雪艳》,旗袍、大亨、百乐门、打麻将,谁说浮华不会重来,原来梦也是旧的好……
——题记
旗袍的知音,我觉得是在平常的生活中,那种家常的棉布、透气舒适,自然素净,可以挎着小包安然走过你的身边,也可以跨上小竹篮在馄饨摊前买上一碗带回家。当这种平素的装束透露出旗袍的韵致的时候,无论贫穷富贵,都是清水出芙蓉,无法掩饰的天生丽质。
当旗袍步入繁华,她浓艳,华美、精致到一丝不苟,甚至常有过火的时候。一不小心就滑入麻将桌前的富贵人生,迷人的微笑背后,便是从斜襟里抽出一块同样精致的丝帕来,一把眼泪一肚子委屈。
《永远的尹雪艳》是部短篇小说叙述简洁,语言清婉,呈现的美和意趣是靠经验、阅历、修养、欲念去感悟的。尹雪艳,除了名字俗艳,这个百乐门的舞女几乎就是个人间天上的仙女。这是靠肢体表演、语言独白的话剧不擅长的。所以,每一幕的演出,都像一个个精心打造的模式画面,一下子就到位,但却都不能展开,无法让人在娓娓叙说中得到舒展和释放。还好,有音乐,有舞蹈,凑上去了,不至于太苍白。所以这部话剧,全名是沪语音乐话剧。
我对话剧的期待,那种激情的、悲壮的,大段大段深情并茂、如泣如诉的朗诵般的独白、对白,没有随着剧情的开展,如火如荼地蔓延开来,而,那才是话剧的灵魂。
小说中的尹雪艳,从不穿红戴绿,她浑身银白,净扮的了不得。我一直在猜测张叔平会怎样给她设计旗袍呢。果然,小说和话剧的区别更明显了,那份飘飘欲仙的气质,在小说里可以轻描淡写的写就,舞台上就是真功夫。还好,尹雪艳登场穿的那件丝质白色水晶镶边的长款旗袍,的确符合小说又贴切舞台的表演,高雅脱俗,气度不凡。只是在台北洋房里和胡歌配戏时穿的那件白底旗袍,领口又别了一朵大口的白色玫瑰花,显得极不协调而累赘,顿感俗艳了不少。
白先勇的小说中,尹雪艳只是附了个舞女的身份,却真心是个仙女,每一寸落笔白先生都是倾心爱护不让她有一丝一毫折损的。而一旦走入生活,哪怕是一幕话剧,她也得还原成活生生的人,那些珠子、缀片、花朵、蕾丝,统统将她打回人形,再八面玲珑,左右逢源,举止非等闲,你还是一个世俗的舞女,脱不了这通身的烟火气。
是不是就因为如此,那个白先生,生活中无奈做了同性恋者,那么他爱的是穿着高靴、涂着脂粉,将“水磨腔”抛出老远老远的那个俊秀儒雅的小生么……
有些角色,还是让她活在小说中吧……
有些人,还是活在小说中自然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