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里闲读的那些书

标签:
国庆长假张小娴李碧华龙应台读书 |
假日里闲读的那些书
潇湘蓝
长假来临,秋风恣意,七天轻盈。微凉的季节里,没有旅行的意趣,没有聚乐的诉求,只适合一壶茶、一本书的蜗居。那些,些微触动过的、温热的、一直都想又不敢细细咂摸的那些文字、那些值得的阅读时光。
——题记
如水的日子里,细读张小娴。
假日里,慢悠悠做一顿可口的午餐,各样家常的菜品摊上一台子,一样样细细捯饬,准备炒作的过程煞费周折,花上一个上午,熬到饥肠辘辘。意犹未尽的是菜式中的寸寸心思,还有身边的悦读时光FM,DJ亲切随和的赏读,解意的音乐,令细细的水流趟过菜梆子的时光,洇润得如此心满意足。
温婉的DJ女声念的是张小娴的散文。
张小娴,真的叫long long ago了,十多年前,我在市区最大的新华书店见过她的作品,远近两排安放在书架前的陈列台上。周围很多红男绿女,书册被翻乱得东斜西歪,那个年华,一心沉浸在经典名著中,自以为畅销书可以读读,却没必要买回家。转身走开的那一瞬起,错过了宝贵的十年。直到有一天,生活似乎都已尘埃落定,而身边的文友们依旧前仆后继地翻阅经典、颂扬名著,我感到了一丝倦意。这个时候,恰好读到娴言娴语。没有高高在上,也非低俗浅淡。恰如一位邻家女生稳稳地站在地面上,平跟、圆头、轻便鞋。和着棉袜的体贴,直发的简素,娓娓絮语,看似平静如水,风轻云淡。不经意,就被某一句话、某一个词,牵扯了一下。她不像个陌生的作家,只是个经历爱恨浮沉的女子,再怎么蜕变,也不减七情六欲,不失生活情趣。总有蠢人让她用一句话来总结爱情观,这样的人铁定没有好好读她的文字,读懂的人,知道,那么多的作品,那么多的心动瞬间,都是一个个不同的角度、侧面,猝然回眸都能令你掩卷不语。无法言说的爱与痛,除了go with the wind,任何表述都是不可能的。
开花结果的时候,静读龙应台
最初静读龙应台源于一个八岁的女童,她胖嘟嘟的脸上眼睛都快挤兑没了,臂弯里却紧拽着龙应台写给她儿子的《亲爱的安德烈》。她的伶牙俐齿和过早的聪慧睿智,让人惊叹不已。我看到站在她身旁悉心培育她的外公外婆,心里说不出的愧意。
港台的女作家里,琼瑶、亦舒、席慕容、林海音、梁凤仪,这些人霸占了我们很久的青春年华。陪伴着这些文字长大,其实看不到书里的睿智和成熟,只是固执地和作者一起造梦,完完全全属于女人的梦,直到被摇醒了、振落了,才迷迷糊糊地揉着眼睛,感受做梦无关他人,本是你自己的问题。或许,你早该倾听龙应台,每一次明媚的春光里,她都清晰的告诉你,每个时代都有思考和不思考的人。有的作品即使人手一册,你也该拥有独特眼光的那份才气和勇气。
假日回家看父母,常常感叹那首歌《常回家看看》,有儿有女的日子却如此孤独寂寞。龙应台也说: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她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记得有个朋友因为一直没能找到女友,过节的时候怕看见父母和亲友期盼的眼神,每到过节,便总会踟蹰不前。我对他说:假日回家只是看望父母,回报养育之恩。此番内心强大而无所惧怕。他听了后豁然,每逢佳节都欣然回家。有一天我们都会老的,趁孩子们还小,一家人都健健康康,大家一起动手包顿饺子,再一起去农家住上两天,才是真的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假日里闲了,读两句李碧华
李碧华这样的奇女子,真的是不用多说的。看身边的剩女、怨女越来越多,不知道怎样劝慰,但读读李碧华,总是不错的。婚姻和感情,说到透彻这份上的,除了张爱玲,就是李碧华了。假日里,闲了、慌了,看看李碧华,哪怕读两句。
“最近一段时间,非常不开心?是颓废?伤感?其实都不是,而是——贪念。人有了贪念,就会有欲望。有了欲望,结果就是自寻烦恼,自食其果。”
“人生似一场感冒,一阵寒一阵热,没治好的灵药,但也不致命。人人都经历过,不觉又玩完了。”
“只恨女子由来心眼浅,平白便点缀了人生,抬举了男人。
“行走江湖十六字真言:杀人偿命,欠债还钱,愿赌服输,自负盈亏。”
“ 要吻上很多青蛙,才有一个变成王子。中间好些吻,花的冤枉。”
“人生苦涩,不免爱喝微甜的水——借此自欺。”
“再多高人指点,爱上一个人,仍是走投无路的。”
“叫阁下跌倒的,是自己的无知,非关人家手段高明”
“这必是爱情:大概一千万人之中,才有一双梁祝,才可以化蝶。其他的只化为蛾、蟑螂、苍蝇、蚊子、金龟子……就是化不成蝶。并无想象中的美丽。”
……
祝大家国庆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