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刘邦的诡秘人生》32程步研究原创 |
分类: 《真刘邦》 |
秦始皇三十七年深秋临近岁末,刘邦辞官落草,入芒砀山安营扎寨。史书对芒砀山落草记载不多,刘邦似也没什么建树,后来刘邦麾下的一干能人,像什么曹参、樊哙、张良、陈平、韩信等,都不是这个时期的随众,故而芒砀山常常被研究者忽略。其实,这一时期对刘邦消灭造反诸侯王夺取天下,万分重要。打天下靠的是一干能臣猛将,然而要想牢牢地控制住一干能臣猛将,令他们不能也不敢拉队伍跳槽,甚至背后捅刀子,靠的却是芒砀山聚集起来的死心塌地,又心狠手辣的亡命徒。
秦末战乱,一干造反者大多很快败亡身死,就连蓄谋已久,训练有素,又都是自己项氏子弟把持兵权的项羽,最后败亡有很大一个因素,就是部下随众能同富贵,不能共苦难。项羽一有败相,立刻众叛亲离。
刘邦之所以没有,就是因为有着芒砀山落草的经历,有在险恶境地下聚集起来的一干死党,这使得刘邦可以恩威并施,始终牢牢地控制住他的部属。一个勇猛的将军可以对抗十万强敌,拔营斩将。可是杀掉这样的猛将,只需一个死心塌地又心狠手辣的奴才。
左司马曹无伤是刘邦帐下的第一猛将,有他在,什么曹参、樊哙、周勃、灌婴都得往后靠。刘邦造反初期,要在泗水郡一带打地盘立脚,面对泗水郡守壮率兵镇压,是曹无伤击败来敌,斩泗水郡守壮(沛公左司马得泗川守壮,杀之),这才使得刘邦革命的星星之火没有被扑灭在萌芽状态。如此功臣猛将,刘邦说杀就把他杀掉了,没有一个过得硬的理由,还面临着外有强敌项羽等造反诸侯虎视眈眈,内有曹无伤一干出生入死的战友部下不满怨恨,可是刘邦杀曹无伤,竟然没人敢出来阻止,也没人拍案而起拉队伍投项羽反戈一击,靠的是什么?就是芒砀山聚集起来的亡命徒。
对比后来刘邦要杀樊哙。那时刘邦已经当了皇帝,天下一统一言九鼎,可是芒砀山的一干死党战死病亡,活着的人都升官发财不在身边,刘邦病重,把陈平、周勃叫到床前,下诏叫二人去杀樊哙提头来见(用陈平谋而召绛侯周勃受诏床下,曰:“陈平亟驰传载勃代哙将,平至军中即斩哙头”)。陈平、周勃都不是芒砀山的亡命徒,有脑子知道计较得失。二人一琢磨,皇帝快死了,樊哙是皇帝的亲信功臣,又是吕后的妹夫。现在皇帝一怒要杀樊哙,我等真要砍了樊哙的脑袋,回来皇帝后悔了,我二人哪里会有好下场?不如囚了樊哙押回去,皇帝健在交给皇帝,皇帝山崩了交给皇后,好赖是皇帝家里的事,我等做臣下的不能掺和(二人既受诏,驰传未至军,行计之曰:“樊哙,帝之故人也,功多,且又乃吕后弟吕嬃之夫,有亲且贵,帝以忿怒故,欲斩之,则恐后悔。宁囚而致上,上自诛之”)计议已定,二人没有驰入樊哙的军营,而是在不远处煞有介事地设了个土坛,然后用皇帝的符节去招樊哙。樊哙不知什么事赶紧奉召。二人见了樊哙,立刻把他反剪押入囚车,交给邮传押往都城长安。周勃依诏接替樊哙,率军攻打反叛的燕地县邑(未至军,为坛,以节召樊哙。哙受诏,即反接载槛车,传诣长安,而令降侯勃代将,将兵定燕反县)。果然没多久,刘邦驾崩的噩耗传来。果然樊哙被押回长安后,立刻被吕后释放,并恢复了官职爵位(樊哙至,则赦复爵邑)。曹无伤的死和樊哙的生,就是有没有死党亡命徒的差别。
问题来了,芒砀山不大,根本存不住人,刘邦是怎么活下来的?又是怎么在短短十个月的时间里,就发展壮大到一百多人,竟然没有被消灭,甚至都没遭到清剿?奇怪吧?不奇怪,因为刘邦在沛县衙门里,有个大佬给他做卧底。这个大佬就是沛县主吏萧何。有证据吗?当然有,证据确凿,白纸黑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