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刘邦的诡秘人生》31程步研究原创 |
分类: 《真刘邦》 |
刘邦造反革命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求生,亡秦,统一。
第一阶段是刘邦三十八岁至四十岁,即秦始皇三十七年至秦二世二年九月,历时三年。这一阶段,有点像共党闹革命的红军时期。刘邦落草芒砀山拉杆子起事,杀沛县令起兵,跟着一面抗击秦朝廷泗水郡的镇压,一面躲避造反盟友的屠杀和吞并,急于打下一片根据地落脚。这一阶段直到项梁被杀刘邦挣脱枷锁而结束,用两个字概括就是“求生”。
第二阶段开始于秦二世二年岁末后九月,刘邦重新掌握兵权开始西征,直到秦王子婴元年十月刘邦四十二岁占领咸阳结束,历史十四个月,可比抗日战争国共合作统一战线。这一阶段各路造反军联合起来一致击秦,概括起来也是两个字“亡秦”。
第三阶段开始于秦王子婴十月,也就是汉元年十月,至汉五年十二月刘邦四十六岁杀项羽,历时四年又两个月,可比解放战争。不同的是,刘邦的对手不止一个项羽,而是天下所有的造反诸侯王,概括起来也是两个字“统一”。
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最艰苦,最危险,也最重要,绝大多数造反者都没能熬过第一阶段,很快被杀,做了那场人祸的冤鬼。而这些冤鬼中的绝大多数人,又不是被秦朝廷秦军所杀,而是死在战友同志的屠刀下。呜呼哀哉!
秦末战乱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个人野心无限膨胀的时期。这一时期似乎谁都想当王,当王也十分容易。只要聚齐百八十人,自己喊一声我是王,你就是王了。可是老天报应,既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你能当王我为什么不能当?你过去是我的王,我为什么不能杀了你自己当王?
陈涉、吴广自不必说,楚王襄强、楚王景驹、赵王武臣、将军葛婴、周文、周市、田臧、李归、邓说、武平君畔、蔡赐、张贺、宋留、邵骚、秦嘉、公孙庆、馀樊君、朱鸡石等等,那一时期有无数的造反者,都是一哄而起英雄豪杰,眨眼间就人头落地成冤死鬼。甚至到了汉五年十二月,刘邦已经砍下了项羽脑袋到处示众,还有个名叫陈婴的项羽部将,先是投降刘邦,后来帮助刘邦打下豫章、浙江,就在浙江喊一声称王了(以自定东阳为将,属项梁,为楚柱国。四岁,项羽死,属汉,定豫章、浙江,都浙江自立为王)。这时候,击败敌人虽然不易,可是按住自己人,防止自己人背后捅刀子更难。无数造反者就是因为没能做到这一点,称王没几天就被自己的手下人一刀砍下了脑袋。
陈涉、吴广都是被手下人砍了脑袋。楚王襄强被自家将军葛婴所杀。武臣自立为赵王,不久被手下将军李良所杀。韩广自立为燕王,不久被部下臧荼所杀。齐王田市、济北王田安都被部将亲戚田荣所杀。楚怀王被臣下项羽所杀。项羽还杀了顶头上司楚上将军宋义。而项羽最后兵败被杀,有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没有一干死心塌地追随的亡命徒。富贵时候聚集到麾下,往往是势利小人,为名为利,可以共富贵却不能同患难。项羽手下很多将军大臣,甚至包括项氏宗亲子弟,在项羽得势时,一个个作威作福,一旦项羽失势,稍有败相,这帮人便或逃或叛,甚至反戈一击背后捅刀子。谋臣范增一言不合,稍微受了点气,便撂挑子拂袖而去。最得力的猛将黥布,以一个罪犯投奔帐下谋求富贵,一旦封王富贵到手,便再不听命,甚至最后见风使舵叛变投敌。楚将许倩在汉王三年,也就是项羽与刘邦内战最关键的一年,背叛项羽,投降刘邦,进而以郎中率军攻击楚军,因此被封敬侯(敬侯许倩元年。以楚将汉王三年降,起临济,以郎中击籍)。楚国宰相灵常,如此高位,却于汉王五年叛楚助汉,率军击破项羽最得力的战将钟离眛,得以封定侯(定侯灵常元年。以荆令尹汉王五年初从,击钟离眛及陈公利几,破之)。项羽的大司马周殷,被项羽视作骨鲠之臣(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龙且、周殷之属),可是在垓下决战的前夕,周殷却叛楚降汉,给了项羽最致命的一击(大司马周殷叛楚,以舒屠六,举九江兵,随刘贾、彭越皆会垓下,诣项王)。就连项羽的亲叔父项伯也背楚降汉,被刘邦赐刘姓,封射阳侯(六年正月丙午,侯项缠元年。赐姓刘氏)。项氏宗亲项襄,在汉王二年刘邦进攻项羽的都城彭城时,于定陶背叛项羽,被刘邦赐姓封侯(安侯刘襄元年。以客从汉王二年从起定陶,以大谒者击布,侯,千户。为淮阴守。项氏亲也,赐姓)。项它在项羽战败被杀后,也投降了刘邦,被封炀侯(煬侯刘它元年。项它,汉六年以碭郡长初从,赐姓为刘氏)。各路造反军几乎都是这样,在同仇敌忾击败了秦人后,自相残杀走向灭亡。
刘邦为什么没有遭此厄运?就在因为有落草芒砀山的经历,有苦难中聚集起来的,能够一起共患难的一帮死党。
芒砀山地不大,根本藏不住百十来人,更养不活,刘邦如何能在芒砀山呆下来而不被剿灭?奥秘就是事先在官府埋下了卧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