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安妮鲜花不能错过英语启蒙亲子英语育儿 |
分类: 中国孩子的英语路线图 |
作者:安妮鲜花 (点击查看作者博客)
出版:外研社
安妮最近录了一些英语的音频资料。大家听后感慨的,一个是母语孩子的韵律节奏感,另一个就是有感情流利阅读。安妮中英文阅读的不同状态表明,安妮学校下大力气抓流利阅读确实有效果。
在博客上以及本章前面几节,我一直在和大家强调韵律节奏的问题,但是似乎很多人不那么理解和重视。尤其是有感情流利阅读,似乎从未被考虑过。
最近,安妮录了一些音频放到网上后,很多人感慨:这回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做“舒服”!小孩子怎么可以读得这么流利,尤其是情感和情绪的把握怎么会这么好!
其实,安妮录的这些书,基本都是一遍就成的,事先都没有经过演练。之所以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完全是在加拿大训练的结果。有位妈妈听了安妮的音频,看了我的文章,并咨询了外教后,自己总结说,有感情流利阅读
这里的核心还是流利阅读,下面看看安妮在加拿大的三年学习期间都是怎么进行这方面训练的:
安妮在加拿大的课程安排,学前班一年的时间是学
但是到了一年级,就对阅读的流利性有了非常细致的要求。确定孩子的阅读级别,并且对阅读量有要求。不仅要求孩子听别人读、自己给自己读、自己给同学读,还要求他们单独给老师读,学校甚至还安排有专门的时间,邀请家长到学校去听孩子读。有的学校还请家长做义工,到学校去听孩子读书,然后填表格,对孩子的阅读水平进行考量。
整个一年级,没见到老师有关于阅读理解的要求。但是,一整年都要求孩子读出来,和中国语文课上的朗读课文如出一辙,只不过量还要更大些。尤其是,一年级老师选择了很多韵律节奏感非常好的短文(详见前一节),要求孩子们每周回家都要读,这些都对孩子的流利阅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到了二年级,班级的语文课叫做
Word
流利阅读的地位为何如此重要?
原来,在他们眼里,学习阅读分两个层次:流利性和阅读理解水平。这从本书第二章第三节关于 Phonics 与阅读能力关系的图表中,就能清楚地看出来了:Fluency 和 Comprehension 是分开的,而且 Fluency 在 Vocabulary 和 Comprehension 之前。孩子们要阅读,首先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流利性,然后才是提高阅读理解的水平。也就是说,流利性是基础,通过流利阅读所达到的不仅仅是见词就能拼读,而且是见词就能反应出整句话的情绪感觉,字面含义背后所隐藏的东西在流利阅读的训练中就已经感受出来了。
要说流利性,英文比中文更容易实现,有其内在的合理性。中文如果只掌握200字,几乎没有书可以阅读。而英语是一种拼音语言,学会
正是这种区别,使英语具备了“先读出来,不管理解不理解”这种可能。而且,美国的研究认为,没有流利快速阅读,不可能有理解,因为如果孩子在拼读上卡壳,会导致单位时间内进入大脑的词汇量太少,在一个词上卡壳就会忘了刚刚读过的词,看了这句忘了上句,怎么可能理解好!到这里可以看出,人家所谓的阅读理解,和我们中国人说的阅读理解完全不是一回事!它不是我们中国人认为的阅读理解就是认识单词、搞清句子并翻译出整句话的意思,而是更高层面的对阅读内容全局的理解。我们做阅读理解关注的这些问题,人家通过大量阅读培养出的语感以及词汇量早就解决了!
有人说,流利阅读确实重要,但那是在英语母语国家,人家有那个条件。其实不然。
有一次,我和安妮去温哥华公共图书馆借书。照惯例,安妮在那里读完一本书后,才肯抱着借的书回家。当时有位中国妈妈看到安妮很快读完一本章节书,非常惊讶,就问我们是如何练习的,说她的女儿阅读不好。她的女儿就在旁边,从小在温哥华长大,比安妮低一年级,正和安妮一起用英语聊得不亦乐乎。妈妈当场就拿起桌子上的一本很简单的分级读物让孩子读,阅读根本没有流利性可言,Sight
可见,即便在英语母语国家,口语再好,流利阅读同样也是需要训练的。我们中国人不是在这方面做不好,而是忽视了这方面,才使阅读速度与国外孩子相差如此之大,无法形成韵律。
本书第一章第五节提到,安妮应邀为一个产品配音时,我们很明显地感觉到她对中文、英文有感情朗读的区别:中文部分即使是同样简单的内容,理解上并没问题,但是在流利性和有感情朗读方面,和英文的差距不是一点点。基本上,都是她读一遍后我们觉得不对劲儿,然后我们读一遍,她马上就能找到感觉。这个问题说明什么?训练的作用。安妮之前每年英语阅读量是中文阅读量的200倍以上,而且,中文阅读也没有进行过太多训练。在回国后近半年的时间里,她跟着学校老师朗读课文,才有现在的水平。
所以说,能力是训练出来的。孩子在语言方面的能力,并不是孩子自身行不行的问题,而是提供教育的一方是不是注意到需要这方面训练的问题。如果不注重这方面的训练,那这一代孩子即使在听力、在阅读速度上比我们那一代有很大提高,以后的英文输出也仍然是有欠缺的,比如演讲、发言方面不吸引人,而这种欠缺等长大了弥补起来就会很困难。
目前,通过博客和论坛上的交流,已经有很多妈妈认识到有感情流利阅读的重要性。大家定期把孩子的音频上传,互相交流学习。
对此,仍然有些妈妈心存疑问,提出了很多问题。比如:
生词到底要不要查?其实这个问题是和目的相关联的。如果你现在的目的就是要流利阅读,只要孩子能够用
关于生词太多,很大程度上和选书有直接的关系。目前,国内的孩子英语阅读开始得都比较晚,很多孩子中文都已经能读大部头的书了,英文才刚刚开始。这些孩子,不愿意看那些特别简单的低级读物,再加上我们传统观念中总觉得没字的书不算书,所以家长总想选择适合孩子年龄的、文字非常多的内容。结果很多孩子甚至连特别简单的绘本或者分级读物都没看过。因为书选得不合适,孩子觉得英语阅读非常难。比如有的孩子喜欢《玩具总动员》,但是一看书,那么多的字,马上就退缩了,有些孩子甚至因此不敢再碰英文书,这些都是家长在选书和讲书的过程中没有把握好造成的。
关于阅读等级,本书第三章做了很详细的介绍。对于我们中国孩子,尤其是那些中文很好的孩子,可以考虑搜索一些兴趣等级很高但阅读难度等级比较低的读物,网上搜索“High
国内流利阅读不受重视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家长过于看重读书后能够学到多少东西。读书要有明确的目的,比如这本书是让孩子懂得团结友爱的道理,那本书是教育孩子面对困难要坚持不懈,等等。可是多数人认为读到了书中直白的道理宣示后,这本书就没有再读的价值了。这恰恰忽略了重复阅读对流利阅读能力的作用。国外的儿童读物,非常生活化,孩子很喜欢,都会一遍一遍地读,很多道理上的东西随着孩子积累的增多自己慢慢就会体会出来,而重复的过程则训练了阅读的流利性。
还有一个常见误区就是,读书就要读名著。说到名著,不得不说说我自己的转变。以前在国内,给孩子的书都是什么著名童话之类的,似乎读书就要读经典。到了国外,开始我很不习惯他们的绘本,怎么没有什么经典呢?图书馆茫茫书海中,显眼位置连获奖书都没有,大量的书都是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小事。
但是后来才发现,大量阅读是国外的主流观点。每一本书都有值得吸收的优点,尤其是站在孩子的角度,童真、童趣、想象力有的时候比思想性更重要。而能够吸引孩子大量阅读甚至重复阅读,让孩子流利地读出来,本身就是对孩子阅读能力的培养。有了这个能力,孩子以后的自我学习能力就会超强。站在这个角度,就可以明白为什么北美教育中,阅读能力被摆在如此重要的地位了。
而站在输出的角度,流利阅读本身也是输出的一个组成部分。孩子能够把书有感情地读出来,进而能够复述出来、表演出来,这都是输出,而且相比于简单的对话聊天,这需要更多的训练与技巧,也是国外学习、工作中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
--------------------------------------------------------------------------------------------------
后记:最近很多人在看完书后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阅读到底是出声朗读还是默读,出声朗读会不会影响阅读速度,什么时候练朗读什么时候练默读?
这些问题,我觉得用中文去想就很容易理解。比如安妮目前国内的学校上语文课,会要求朗读课文。正常的课本会有要求,阅读课上的补充阅读材料也有要求。英文其实和中文一样,也是这个思路。在小学低年级的时候,书声朗朗也是朗读训练的具体表现。
至于说出声读会不会影响阅读速度,应该说是两个不同目的的训练内容。朗读是低年级孩子从简单的内容开始的训练,随着孩子阅读能力的提高,阅读速度自然会上去,所以孩子泛读的时候,会不愿意读出声来。所以担心因为要求朗读影响阅读速度的担心是不必要的。素材不同,孩子的读法不同。
英文朗读目前我们建议孩子从phonics开始就练习,因为这个时候的素材都比较短小,孩子容易练习。如果大孩子,阅读能力很强了,但是没有进行过朗读练习,建议找一些韵律节奏感强的内容,比如我博文中介绍的和国外孩子同步的英语韵律节奏训练资源中的内容来进行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