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致奥尔弗斯的十四行诗:翻译和理解

(2010-07-09 02:02:20)
标签:

里尔克

诗歌翻译

分类: 致奥尔弗斯的十四行诗

   致奥尔弗斯的十四行诗

   为纪念薇拉-奥卡玛-诺普而作

   1922年2月 Chateau de Muzot

 

   I-1。

 

    一棵树升起。啊,纯粹的超越。

    啊,奥尔弗斯在歌唱。一株高树在耳中。

    万籁沉寂。但就在这沉寂里,

    一个新的开端、启示和变化在萌动。

 

    安祥的动物离开它们的巢穴,

    奔涌出明净而舒展的丛林,

    它们不是因为机警

    或恐惧,而自身如此宁静,

 

    而是为了倾听。哀嚎,咆哮,尖呼

    在心中渐趋低微。那里

    甚至没有一座最简陋的茅屋,

 

    为所有幽暗的愿望提供暂栖之地,

    破败的入口似在风中摇颤--

    你在聆听里为它们建起神坛。

 

    奥尔弗斯的神话涉及到两个主题,一是音乐,二是死亡。在里尔克的诗里,这两个主题

密不可分。音乐代表艺术,也代表一切神秘的精神体验,而死亡,不仅是伤悼和告别,也是

升华,甚至可以理解为进入永恒的必由之路。

    在古希腊神话中,奥尔弗斯的歌声,不仅人神共赏,连动物也为之着迷。当奥尔弗斯弹

唱的时候,岩石和树木都会聚拢过来倾听。维吉尔说,奥尔弗斯的歌声,让“群虎垂目,橡

树低回”;奥维德说,当奥尔弗斯坐在草地上歌唱,林中的各种树木纷纷围拢来,为他洒下

浓荫。

    奥尔弗斯的妻子欧律狄丝不幸死于毒蛇之口,奥尔弗斯深入地狱,以音乐感动冥后,获

准将欧律狄丝带回人间。在走出幽冥之后,欧律狄丝忘记了事先的的约定,回头观望,结果

再度烟消云散。歌声战胜了死亡,最终却得而复失。

    这首诗的缘起,据说是一幅关于奥尔弗斯的画。时为1921年,里尔克住在慕佐城堡,他

的朋友巴拉汀. 克罗索夫斯卡(Baladine Klossowska)在慕佐附近的小镇锡安,看到一张根

据意大利画家Cima da Conegliano (1459-1517)的素描印制的明信片,上面描绘的是,奥尔

弗斯坐在树下弹琴,一只鸟,一对小鹿,还有一对兔子,围绕倾听。克罗索夫斯卡夫人带回

这张明信片,钉在里尔克写字台对面的墙上。此后就一直留在那里。

    以动物聆听奥尔弗斯歌唱为题材的画作和其他艺术品不枚胜举,里尔克一定见过很多。

这张明信片只不过开启了他心中的一扇门,是一个小小的契机。

 

            致奥尔弗斯的十四行诗:翻译和理解
                            动物倾听奥尔弗斯的歌声

 

    奥维德曾一一列举过为奥尔弗斯遮荫的树木的名字,其他古典作家也描写过那些在奥尔

弗斯的歌声中如醉如痴的树木。这里,高大的树木形成一个象征,它是倾听的标志,是由于

倾听而诞生的灵感和生机。

    在动物出现之前,树已经在那里。它树立在里尔克耳中。也可以说,里尔克听见了那棵

树。

    虽然音乐并没有立刻唤起什么,起码表面上,此刻一片安宁,但是,在聆听之后,动物

自身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那些代表愤怒,痛苦,绝望和凶暴的嚎叫,慢慢平息下来,最

终或将化为乌有。

    本来,内心深处所有那些“幽暗的愿望”,连一个简陋的安顿之地都没有,但奥尔弗斯

的歌声改变了一切:他为倾听者在他们心中建起一座庄严的神殿,使这些愿望获得归宿,得

到安放。这就是第一节所说的,一个开端,一个启示,一个变化,发生了。

    艺术之于现实,正是如此。

 

    作为全组十四行诗的第一首,本诗的第一句成功地营造了奇峰突起的效果。里尔克在致

朋友的信中,非常激动和兴奋地多次描述过他写这组诗时,经过多年的积累和酝酿,灵感乍

现,妙思如涌,笔走龙蛇,一发而不可收的情景。一棵大树没有任何先兆地突然拔地而起,

也是此情此景的生动写照。Da stieg ein Baum (There mounted up a tree. 一棵树升起)。

后一句:O reine Übersteigung! (纯粹的超越!)由动词转化的名词Übersteigung中包含了

原来的动词。所以,中文译为“超升”就非常巧妙地与第一句的“升”互相呼应。但我不能

掠前人之美,仍然译为“超越”。

 

             致奥尔弗斯的十四行诗:翻译和理解
                            奥尔弗斯带领欧律狄丝出地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