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粗大明”并不粗!

(2013-01-29 18:25:35)
标签:

文化

“粗大明”并不粗!

“粗大明”并不粗!
     一提及明代青花瓷,人们的心中“粗大明”观念便会浮现在眼前,可事实上明代青花瓷也有粗细之分,笼统地将明青花贬作“粗大明”有失公允,也是一些人世俗观念偏激的一种表现。

     图为明代崇祯时民窑生产的青青花人物故事纹笔筒。此笔筒造型庄重沉稳,胎质坚致,釉表肥厚滋润。笔筒上的绘画采用工兼写意的技法,将人物及场景作了深入细致的描绘,整个画作构思严谨,纹饰布局层次分明,人物的线条掌握得极好,场景宏大,运用色料浓淡相宜,是祟祯朝瓷中之精品。

    崇祯帝在位共十七年,此时国势衰退,官办的御窑厂也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尽管官办瓷厂止步不前,但民间瓷业依然十分活跃。在民窑产品中有一部分瓷器工艺制作精良,其中不泛有许多精典作品,本博图例便是其中之一。

    擅长以人物故事入画是祟祯朝青花瓷的最大特点。与前朝相比,其人物故事装饰题材更为广泛而丰富,出现了诸如水淹七军、苏武牧羊、东方朔偷桃、兄弟联芳、梦境图等题材。崇祯的瓷画绘制也很有特色,它通常采用的是传统的勾线平涂和淡描法技艺,开创了类似于中国画中淡墨水彩的皴点法用笔,画面极富诗意,这一画风一直影响到清代早期的瓷画创作。崇祯瓷画的另一个特点是,受晚明髙度发达的版画业的影响,出现了大量的取材于版画和小说插图的有关历史及戏曲人物故事纹,在绘画上除上面谈到的以外,在山石等辅助场景上常可见到尤如版画风格的绘画笔意。这种融中国传统绘画与版画艺术结合的表现形式,恰恰反映出自崇祯朝起向清代陶瓷转型过渡的最明显的风向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