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唐定窑把杯)
定窑是继邢窑后在北方迅速崛起的又一重要瓷窑,该窑主产白瓷,兼烧其他色釉及三彩瓷,其中刻划花、剔花、堆塑等装饰工艺是它最主要的艺术表现形式。该窑始烧于隋末唐初,至晚唐五代时其产品的质量达到了最髙的制作水平。
(晚唐定窑产绿釉罐)
晚唐五代时的定窑产品胎薄坚致,釉表肥厚莹润。其造型在总体上仍以唐时的器型为主,但其中略有变化。以图一为例,它的形制系仿唐代金银器的风格,但此时已无唐时华美的感觉,以简约、朴实无华的形象取而代之。晚唐五代时的定窑产品绝大多数素面无纹,它和它的母亲窑邢窑一样,以庄重、古朴的造型赢得了市场。

(北宋早期剔印花瓷枕)
晚唐五代的官用白瓷有一个很明显的共同特点,即在器底或器身都刻有“官”和“新官”铭文,其书写的字体分别为楷书、行书和行草。从目前发掘的资料看,无论是辽国贵族还是吴越王族墓中出土的定窑都有此类文字
的出现,这一特殊的现象表明,定窑在特定的时间内曾经向中原皇家岁贡外,还不断地接受外族的定烧。
北宋早期开始,定窑的素面瓷已很难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于是仿学越窑刻划花、印花技艺使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一段时间内,定窑依然独占着中国陶瓷的半壁江山。北宋中期,由于刻划花耗工费时,成本大产量有限,因此,该窑又对装烧技术及装饰工艺作了较大的改进,采用印花装饰和覆烧工艺来扩大产品的数量。工艺技术的改进虽给定窑带来不小的收益,但同时也因此而失去了岁贡的绝好机会。
在北方瓷窑中,定窑曾经有过辉煌,尤其是它髙超娴熟的制瓷技巧对南北方瓷场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陶瓷装饰工艺上,定窑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又融入了许多地域文化元素,博采众长是它长盛不衰的致胜法宝。纵观定窑的发展进程,得失仿佛只是在瞬间,但它由盛至衰的原因除了因战乱的因素外,留给我们思考的恐怕不仅仅只是个历史背景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