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的道法自然具有了现代性——观《天道》有感

(2013-06-03 14:58:17)

一个朋友说他执迷于电视剧《天道》里了,我开始是不以为然的。后来看了几集后,我还是觉得这是无病呻吟的痛彻。但为了证明自己并不浅薄,就坚持看下去了,自己也一步步沉沦,感到莫名惊心了。我承认我自己还没有能力涉及这么宽大的命题,但为了自己和自己的约定,我还是决定写一些自己的浅薄感受。

何为文化密码?

我决定从贯穿全剧的文化密码讲起。最开始的,就是主人公对待病重父亲的一些对白。引申出了对孝道的一些见解。他认为中国人扭曲了人世间最纯真的感情,本来是最天然的感情流露,非要借助养老送终的形式,最终让情感归属于义务。所以,他怀疑这种感情,具体的行为具有了更深层次的利益动机,就讲不清真实的感情了。同时他认为,孝道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品格志趣,中国人从来到世上的那一刻就被一种报恩的观念重压,从此不能够挺直腰板做人,不能够追求一些自己真正所要追求的东西。这也导致了精神上的缺陷,不能够勇于担当。这也成为中国人屡屡被压倒的一大原因。

这些观念在我早些时候,或多或少的占据着我的心灵。但我后来又有了一些不同的想法。结合本剧就是,人首先必须解决自己的生存,才能解决对精神追求的需要。在远古的时代,食物匮乏的时候,人到了一定的年纪,在规定的情况下,就要自生自灭,接受死亡。到了后来,才逐渐发展出来了孝道。至于这种规制是否破坏天然感情的问题,这是有着不同的答案的。但在真正的实践中,中国确实产生了许许多多最天然真诚的伟大感情。正如剧中所说的,人需要一个归宿,希望找到一个出口。而养老送终就为生儿育女找到了这个通道,而在实际的过程中也丰富了它的内涵。就正如现在所说的结构一旦产生,就会有异化的巨大可能一般。真正苦恼的是那些像丁元英一样的人物,而不是老子笔下超然物外的老翁。

精神需要一些附着物才能找到上升的通道,而不应是躲在洞穴中,希冀圣光的照耀。从这个意义上,中国的哲学是悲天悯人的,又是勇于开拓的。所谓信仰,需要一个信的基础做保障,否则无从谈起。西方哲学其实就是一套自我得救的学说,真正希望找到那个真我。但我又是什么呢?他们一直在回答这个问题。最开始就旋进了语言学、符号学、数学中,希望用逻辑把这些串联起来,达至能够自圆其说的形而上学。但毕竟这些东西都是被造出来的,而不是初始的,如果再往源头上引,依然得不到答案。

但道法自然又是什么呢?怎么顺应自然呢?这还是要在自然中找到个我出来,并且找到自己在自然中的位置。很多宗教、社会、国家就要替天规定好这个秩序。由于有儒释道的体系,这个秩序在中国是最为持久有力的。近代的追求个性自由的人们不满足于这个秩序,希望自己替自己找个位置。一些有道德层次感的人就希望找到一个运行流畅,自己能够随心而动的所在。我不伤害别人,至少也给自己设置一个警戒,但事情真的非我所愿伤害了别人,也不必过于的自责。清楚自己的力量,在自我的能力范畴内去做一些事情,而不是只要有不平事就要把刀相助。这其实是现代版的避世思想,和现代社会的危险性、不确定性增大有关系。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去呼唤法治社会。别人、社会舆论不能去判定某个人有罪,而只有这先验性的东西才具有说服力。对于一个真诚笃信的人会努力的使自己卓然独立。但这些东西是远远不够的,毕竟法无论是现实的法、自然的法,内心的法在不同的人心中是有分别的,当你固守法的时候,也是你被拘禁的证明。所以当芮小丹死的时候,丁元英仍要吐血的。

爱情是不容易的

爱情是永恒的吗?但存在于时间里的东西不能是永恒。在我的理解中,爱情是一场绵远的记忆。我相信一见钟情,因为这让你回忆起了悠长岁月里的甜蜜。但这也有可能出错,因为只是那惊鸿的一瞥,却让你相信了全部。在这个逻辑下,爱情是个不断尝试的过程,不断提升的过程,直到让你找到让你灵魂战栗的唯一。但这样说来,要得到爱情,就得让自己的灵魂不要蒙蔽得太深。要能够感受到这些最真挚的变化。因此从这个层面上说,很多人是不具备爱情的能力的,因为他们的心灵被污染的够深。那些因爱生恨,或者不能自拔的人,没有行进在爱的路上,只是被执拗引导到歧路,走上了身体痛苦进而伺机报复的不归路。

寻找爱情是一段艰苦的过程,需要虔诚,至少要真诚。如果确认为是永恒的东西,必不是随随便便能得到的。而是一种心灵的交融,情感的升华。因此所谓的背叛也不是题中之义。我看了一些现代小说,为了验证爱情的真实性,就去引诱男主人犯错,当她成功了,她也就死了。这其实是愚昧,爱情最是道法自然的事情,来不得半点矫揉造作。一旦去证明了,也就是错了。

芮小丹这样的女人是有希望得到爱情的,执着但不执拗,古朴自然,让人感到圣洁的灵光。一个到达极致的女人,必定有着最热烈的青春。但当一切繁华尽逝又会是那样的随性庄严。在中国这样的女人古有李清照,近有林徽因。但有些女人只能是花瓶,浮光掠影罢了,承载不了另一个生命。

杀富济贫的正当性?

这个是让丁元英无限苦恼的事情。但为了造一个奇迹给自己心爱的女人,去进行了这场谋划。杀富济贫不是太残忍了吗?难道劫富济贫不行吗?这就涉及到文化密码的问题。富是一种社会现象,同时必然引出文化心理现象。在高度对立的两极,是没有调和的余地。劫富只是个理论问题,会导致更大层面的对立,造成更多的损失。杀富则显示了力量,压服更高的等级去关怀弱者,最后达到利益最大化。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够承受剧烈的变动,心理出现崩塌者,就是被杀的对象。这可以叫做顺势而为,只造大势,剩下的由人来决定。淘汰的是那些邪恶的性质。

道法自然要考究自然的真谛?自然如果被改变,就要拨乱反正。贫富的界线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就要靠外力来扭转。这在中国叫做替天行道。所以要杀还是劫关键要看这个程度到了怎样的地步。人民群众靠不断地试错能够找到这个答案。伟大的人物也能在相应的时节发挥自己的作用。这关键要找到一个民族的文化密码,并把这种信念在整个民族根植下来,才能让这个民族适应全新的自然。而这样自然就是活水,就会创新,而不是桎梏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