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性人格者的偏执状态
(2021-05-26 11:29:12)由夸大自体、渺小化自体、神化他者和魔化他者组成的四极自恋式内在关系结构是一个不稳定的结构。它如果没有被足够整合与调控,便沦于边缘状态。边缘性人格者的典型特点是自我意象的不稳定,与他人的关系波动于神化和魔化之间。但是强迫性人格之所以不是以一种边缘性人格,乃是因为此种人格能够—虽然是不成熟地—在一定程度上整合相互冲突的人格元素,不至于像边缘性人格者那样被这些对立的成分所淹没。强迫性人格者经发展岀了相对完整的自我(1),具备一定的现实感,掌握了被社会认可的人际关系模式。但相对完整的自我仍然要面对幼稚的自体—它处于Kein(1975)所定义的分裂一偏执状态( paranoid- schizoid position)。在这个状态里,自体把好的经验与坏的经验相分离。因而强迫性人格者的心理模式是冲突性的和转化性的(从一个极端转为另一个极端)。
因现实世界不可能以强迫性人格者期待的那样用全心全意的态度对待他,加之强迫性人格者原本就缺乏安全感,他眼中的世界是不够友好的、甚至危险的。同时,他的自信是偏低的,倾向于认为只有通过谨慎、细心、追求十全十美才能避兔各种危险的发生。强迫性人格者眼中的世界与偏执性人格者眼中的世界,在这一点上有相似之处。不过,偏执性人格者会更多地通过“斗争”的方式“保护”自己的“利益”,而不是通过强迫的方式缓解不安全感。在强迫性人格者看来可能会导致自己被排斥、被惩罚——它意味着整个世界因此而坍塌的“斗争”行为,在偏执性人格者看来却是保证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立足的必要条件。
就偏执(把来自他人的积极的或中性的对待怀疑为消极的甚至迫害性的)的程度而言,有些强迫性人格者可能并不逊于偏执性人格者。不过据笔者观察,强迫性人格障碍,如果从偏执的角度来看,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种具有很高的偏执倾向,容易把来自他人的积极的或中性的对待怀疑为消极的或迫害性的;另一种则没有很高的偏执倾向,而是因完美主义而不能容忍人际关系中微小的负面感受。
与偏执性人格者相比,强迫性人格者给人的偏执印象远不及前者鲜明。这可以归因于多种因素。首先,正如上文所言,强迫性人格者不像偏执性人格者那样用主动的、进攻性的方式维护自己。这才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偏执性。其次,尽管强迫性人格者有魔化他者的倾向,他们完美化他者的倾向也会让他们保有一部分对世界的积极看法—至少是积极的希望。再次,强迫性人格者出于夸大自体的需要,希望自己在他人眼中是完美的、全能的,故而努力展现出自己良好的一面。但是当所有这些条件都失去效用的时候,强迫性人格者就有可能外显出显著的偏执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