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身疾病的防治原则

(2014-08-10 02:00:37)
标签:

育儿

心身疾病

心理

社会

因素

       心身疾病是心理社会因素和生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所以,心身疾病的预防也应当同时兼顾心、身两个方面。心理社会因素大多需要相当长时间的作用才会引起心身疾病,心身疾病的预防应从早做起。 按照预防医学的观点,心身疾病的预防包括三级。 
1. 第一级预防是防止心理社会因素长时期反复刺激并导致心理失衡的主要措施。培养比较完整的健康心理素质,提高应付危险因素的能力是预防心身疾病的基础。 《内经·上古天真论》上提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又提到“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能害”。也就是说,只要能够在心理社会因素刺激的情况下不断进行自我调试,保持心理平衡,增强自身适应社会的能力,一般就不容易患上心身疾病。 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应也是越早越好,一般来说,最好能够从儿童时期开始。所以,家长和老师应注意培养、教育儿童乐观向上、关心他人、互相爱护等健康心理,耐心纠正儿童可能产生的偏离心理,对防止儿童时期情绪障碍和成人期的心身疾病都有重要意义。这一点,对于成年人同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 第二级预防是防止心理社会因素导致的心理失衡阶段发展成为功能失调阶段的重要措施,因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第二级预防的核心。 祖国传统医学特别重视对心身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在华佗的《青囊秘录》一书中早有“医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其次医其病”的论述,又如,《汉书·昭明文选七发》中记载:吴客只以要言妙道劝导生病的太子,使之幡然悔悟,端正了思想,放弃了骄奢淫逸的生活方式,使身体恢复了健康。这些都表明祖国传统医学在心理卫生和心理治疗方面早已开了先河。 
3. 第三级预防是针对患者在经历心理失衡、功能失调进入躯体疾病阶段情况下防止病情恶化的重要措施。这个阶段一方面依靠有效的药物,另一方面也应该充分估计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作用。 此外,也可以将心身疾病的预防划分为个体预防和社会预防两个方面。个体预防是针对我们每个人而言的,包括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加强个人修养,提高辨别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以及培养健全的性格等。 心身疾病的个体预防还包括改善社会适应能力。例如有目的地丰富个人生活经历,学会一些缓解心理刺激的技巧,如自我解脱、自我安慰等,提高个人的社会忍耐力以及建立友善的人际关系。因为协调友善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增加社会支持,也会帮助改善个体认知能力,缓解情绪体验的强度,疏通负性情绪外泄的渠道,促进良好情绪的保持。
        另外,有目的地培养个人良好的情绪防御机制,提高个体抵御挫折的能力。这样,才能在强刺激作用下,懂得采用合理化手段,消除内心所产生的紧张、不安和痛苦,从而恢复心理上的平衡。 社会预防是通过改善我们生活的社会环境,形成优良的社会氛围,避免人为的精神创伤,以此来达到预防心身疾病发生的目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