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分析
(2012-10-07 23:18:49)
标签:
情绪反应
错误认识
心理因素
气质
性反应
杂谈
|
|
在生物因素中,遗传因素是不可忽视的。大量科学研究已经证实,家庭中父母特别是小时候有问题行为的,子女出现问题行为的概率更高。儿童在出生前、出生过程中以及出生后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脑损伤是儿童出现问题行为的另一因素。如出生前母亲患某些疾病,受到过量的烟、酒、咖啡、毒品及一些药物的影响,缺乏营养,内分泌出现障碍;受不良情绪的影响,或受到一些物理性损伤等等,都会使儿童的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受到损伤,或功能失调,从而出现问题行为。
心理因素气质作为一种个性心理特征,与一个人的神经类型有密切的关系。有研究表明,某些问题行为的出现有气质基础,即某种气质类型的儿童更容易出现某种问题行为。如孤僻、退缩与抑郁质和黏液质气质类型有关,而攻击、破坏等问题行为则与胆汁质气质类型有关。值得指出的是,并不是某种气质必然会产生某种问题行为,也并不是说某种问题行为一定是某种气质类型的儿童才会出现。是否出现问题行为以及出现什么样的问题行为,还取决于许多诸如环境、教育以及个体的其他因素。儿童行为动机出现冲突,又不知道正确的解决方法时,由于他们自控能力较差和认识水平有限,往往为了满足个人的需要,达到自己的目的,会不顾社会行为规范及成人的劝告,采取一些欺骗、攻击等错误的行为方式以及其他消极的情绪反应。这也是导致儿童问题行为出现的重要原因。许多问题行为还与儿童的某些错误认识和不良习惯有关。
比如当他们与同伴争抢玩具时,偶尔因着急或恼怒而动手打了对方,并最终得到了玩具,他们可能就会错误地认为只有动手打人和抢夺才能战胜别人,达到目的。以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境时,他们就会在这种错误认识的指导下,用同样的方式去解决类似的问题,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习惯,构成了攻击型问题行为。耐挫力差是儿童问题行为产生的又一心理因素。儿童由于年龄小,生活经历简单,因此忍受挫折的能力是有限的。当他们在学习、交往和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又没有得到家长教师的及时指导时,就很容易产生挫败感,从而出现强烈的行为和情绪反应。
由于儿童个性的不同,他们对待挫折的行为和情绪反应方式也会不同。有的是对外的攻击性反应,有的是对内的自罚性反应,还有些则是迁怒性反应。所有这些反应方式如不能得到及时疏导,都可能形成习惯或造成身心伤害,形成问题行为。 |
|
|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