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是什么让我们产生了抑郁

(2011-07-25 01:20:40)
标签:

美国

血清素

压力

小刘

神经元

杂谈

影响人类抑郁情绪的因素,从其受纬度的影响看,阳光照射时间变化也是一个因素。有一种理论是,由于冬季阳光照射时间短,调节心情睡眠及性激素的生物钟运动缓慢,所以在缺少阳光照射的地区,抑郁症患者比较多。而抑郁症患者在接受日光照射后症状常有所改善,这种治疗方法被称为光疗。专家发现,不管什么季节,如果在白天接受日光照射的时间延长,那么患者大脑中的血清素水平就会上升。亮光能够激活神经元,而神经元中含有一定量的血清素,因此亮光能够增加大脑中的血清素水平,从而改善患者情绪。
 
  除此之外,专家还发现,不管在什么季节,白天采集的血样中含血清素的神经元活性高于晚上采集的血样。大脑中血清素的水平与其白天接受日光照射的数量直接相关。尽管本研究中的受试者都是男性,但是研究人员认为在女性中应该存在同样的情况,在白天短一些的季节,人们大脑中血清素的水平会下降。但是他们认为血清素水平变化的幅度在不同性别之间有所不同,因为人体内性激素水平会对含有血清素的神经元活性产生影响。
 
  环境变化得越快,对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就越大。在澳大利亚内陆,工业活动已将很多地方变成不毛之地,人们的自杀率成直线上升。再看看美国的新奥尔良,哈佛大学的科学家曾在卡特里娜飓风之后,对该市居民做过一项调查。这里的居民称,他们遭受了极其痛苦的精神折磨,严重程度是三年前的两倍以上,其中有近10%的人甚至为此有过自杀的想法。生理创伤是抑郁的原因之一,但环境恶化造成的心理阴影可能是更重要的原因。
 
  上世纪40年代,很多美国军人离开家乡后,患上了严重的思乡病,他们中有很多人长期处于抑郁状态,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如今,美国政府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再次出现,已经改用自愿入伍的形式征兵,而且大多数军人也不再像前辈那样,需要跋山涉水到其他地方去打仗。但是,危机将以另一种方式降临:当世界越来越热,越来越干燥的时候,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即便从未离开过家乡,人们也回不到曾经美丽的家园,心理的痛苦或许将伴随人们的一生。
 
  所以不论是健康人群还是抑郁症患者,平时最好早睡早起,经常到室外去锻炼,适当晒晒阳光,参加一些有益的文娱活动。这样,不但能给自己带来一个好心情,也能改善自己的认知功能,使自己更能与环境与他人保持和谐。阳光也能使人大脑内的脑啡肽分泌增加,有助于提高人的情绪和情致,增加乐观情绪,减轻抑郁症状,预防抑郁症的发生。
 
  社会压力让人喘不过气
 
  有首歌唱道:"人性,难道有种尺度衡量;理想,难道有一致的方向;自然,难道最终汰弱留强;仁义,难道牵强。人性,难道这么变换无常;理想,难道要举世都景仰;实情,难道似筑了道围墙;期望,难道心伤。命运要拷我问我怎自处,现在最需要人治或法治,用霎时已超过的限制,定永远的正义,就看我怎应变,收放多自如,别再定格,无谓沉默对视。"这首歌唱出了社会人的无奈以及生存在社会中的压力。
 
  在钢筋水泥包裹的城市里,无形的压力压得人无处可逃。工作、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让人变得既强大又虚弱。我们不得不承认,社会发展再迅速,古语里"一物降一物"的真理却是亘古不变的。如今,高压力已经成为我们健康的"隐形杀手"。曾经在上海某区医院发生了一件匪夷所思的怪事:一向开朗仗义的小刘医生却不明缘由的上吊身亡了。当时医院里一度议论纷纷,各种说法甚嚣尘上。有的认为是小刘恋爱受挫;有的则说是因为经济原因导致婚期无法如期举行;还有人认为是小刘医生与父母关系不好所致。更离奇的说法是,小刘医生想吓唬吓唬别人,结果弄巧成拙,命丧黄泉。后来经过多侧面的了解和仔细的分析,才弄清楚了这场悲剧的来龙去脉。原来,小刘医生虽然表面开朗,内心却很孤独。家庭的贫穷、父母文化程度的低下,使他一直有着强烈的自卑心理。个人的恋爱经历也磕磕绊绊,很不顺利。好不容易找了个对象,因为经济原因却始终无法走进婚姻的殿堂。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导致了其常常彻夜难眠。
 
  为了维持日常工作,他不得不长期依赖传统的安眠药来助眠。而传统的安眠药不仅容易使个体产生生理上和心理上的依赖,有时候它还会使个体产生欣快、漂浮感和幻觉,有时候还会使个体产生失落和绝望感。那天晚上,小刘医生就是在情绪低落,加上安眠药的作用下,稀里糊涂地走到了所谓的"彼岸世界"。各方面的种种压力、打击和药物的多重作用,使小刘医生的内心世界始终处于尖锐冲突之中,而为了维持其公众形象,他又不得不千方百计的加以掩饰,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加重了他内心的痛苦。最后在绝望和痛苦之中,选择了"一了百了"的解决痛苦的消极方式。
 
  如今的我们被置身在网络和各类电子产品裹挟的21世纪,快乐不再那么容易得到,郁闷却如无处不在的空气。我们开始借助各种现代的工具独立生存,却疏远了心灵与心灵的沟通。嚣张一时的SARS病毒可以被人类一举消灭,但与抑郁症相比,后者显然顽固多了。
 
  人们在承压状态下不仅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癌症和免疫系统下降等,更容易导致精神上的崩溃。那么,我们的压力又源自哪里?
 
  首先是环境因素。失去配偶、离婚、夫妻分居、结婚、自己或家人生病、怀孕、家庭纠纷、搬迁等等,都是压力的来源。
 
  其次是人格因素。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美国两位心脏病专家麦尔·弗雷曼和雷·罗斯曼在8年内调查了3000位年龄在35-59岁的健康男性,试图发现人格特征与心脏病发病之间的关系。其中一组人突发各种形式心脏病的发病率是另一组的2倍多,而这一组人的个性特征是:争强好胜,缺乏耐心,充满敌意。另外工作因素、社会生活因素也都会成为压力源。
 
  超负荷的社会压力让越来越多的人喘不过气,在人们惊呼越来越需要心理医生的同时,却没有意识到预防心理崩溃的最好心理医生就是自己。心理医生也是通过排解和培养人的抗压能力来达到治疗心理疾病的目的,所以,在面临压力时用乐观坚强的内心击退恐惧,减少压力带来的负面影响是高压病症最好的"药方"。在压力事件发生前,尽量做好心理准备和应对工作,消除、弥补或减少其可能带来的影响。
 
  面对压力,我们应直面问题,并努力解决它。这是避免压力留下"后遗症"所必须要做的,接下来则是采取行动、改善处境,而不是回避所面临的压力。
 
  要学着积极乐观地思考,避免消极其实并不难。例如,平时进行一些自我对话,在头脑里进行无声演讲,将不愉快情绪或心情当作需要自我谈话的信号;或者进行积极的适度膨胀的自我幻想,转移注意力,当一个不利的想法产生时立即用一个愉快的想法代替,这些都是走出消极和缓解压力的好方法。我们也可以通过身体放松的愉悦来缓解压力,可以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身体坐直,下巴舒适地贴在胸前,手臂放在膝盖上,闭上眼睛,享受一下音乐和阳光,用心感受周围一切美好的事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