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到底“强迫”了谁?
(2011-06-13 20:43:26)
标签:
强迫症锦瑟强迫行为强迫性神经症进行杂谈 |
遭到强迫症袭击的人们常常会感到一种无法言说的恐慌,他们是被关在茧中的蝴蝶,虽然有翅膀,但不会飞;虽然知道这是错的,但挣脱不了;虽然想表达,但找不到声音。只有一遍接着一遍,把自己的生活装进一个索然无味的套子里。
研究表明,世界上有2% 的人患有重度强迫症,也就是说,50人中就有1 人患有此病。世界卫生组织更是将强迫症列为发达国家10 大杀手之一。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一个患者从开始治疗到痊愈,平均需要17 年。
下面我们以案例形式,使大家更深入的了解一些强迫症的典型症状,也使大家对强迫症的危害有所了解,让我们一起探究“强迫症”究竟强迫了谁?
案例1
没有手机就像没有了空气
案例人物:曾曾(化名) 男 25岁 公司职员
像所有80后的年轻人一样,曾曾的世界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手机、ipod、PSP、电脑,它们占据着曾曾大部分的生活,他对于它们的依赖也渐渐发展成了一种本能的需要,仿佛没有了这些东西,世界就缺失了一大块。尤其是手机,这个每时每刻都陪伴着曾曾的东西,在带给自己便捷的同时,也让他深受困扰。在这个信息更新比细菌还快的时代里,曾曾觉得没有手机意味着将无法即时接收到信息,无法随时与他人进行交流,那种感觉就像陷于孤岛、被世界遗忘的恐惧和无助。因此,曾曾的手机永远保持着24小时开机的状态,每隔一段时间就要不自觉地看手机,有时候从梦中惊醒也会在第一时间找到手机。曾曾的神经就这样被死死地绑定在自己的手机上,他真的觉得疲惫不堪。曾曾想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如此迷恋手机?他又该如何摆脱手机对自己的控制呢?
【解析】曾曾的情况属于一种典型的手机敏感症,也可以称为手机强迫症。建议你可以先设置开机时间,譬如在工作时开机,在睡觉时关机,并有意识地淡化自己对手机的注意。同时,要审视一下自己目前的状况,是否存在一些让自己担忧的事,该怎样积极地去解决?通常对手机有依赖的人,其实跟自身的内心、人际关系有关,会迫切希望通过手机来跟社会发生关系,属于一种心理需求的现象。
案例2
恐怖幻想如影随形
案例人物:锦瑟(化名) 女 28岁 设计师
“每次锁好门下楼,可走不了多远,我脑子里反复地在想:门锁好了吗?锁了、没锁、没锁、锁了……已经走出小区,可心里仍会乱糟糟的,没办法,只好返回去检查门锁。结果每一次门都锁得好好的。”好多年了,锦瑟一直有这样的毛病。随着这样重复做某一件事情的行为频繁发生,在已经有些无法克制的时候,她就意识到有些不对劲。
最近,锦瑟这样的行为越来越严重了,除了每天要用一二十分钟重复开门、关门的动作,她的思维中时而还会联想到一些不好的事情。上个月,锦瑟养了只小狗,因为狗狗比较小,每天出门后,锦瑟都会很紧张。有一天,锦瑟参加同事的生日聚会,天气有些转凉,她就开始琢磨放在阳台上的狗狗,会不会被冷到?她甚至联想到狗狗被冻死的场景,实在没办法,她只能匆匆告别聚会,赶紧往家里赶。直到开门听到狗狗的叫声,锦瑟悬着的心才落了下来。
【解析】锦瑟的性格中包含敏感、追求完美等个性因素,容易产生焦虑、紧张和不安全感,逐渐形成的强迫行为较为严重。需要定期接受专业心理咨询帮助,了解并觉察到自己个性中需要改善的部分,进行自我行为习惯的调整训练。比如每次出门时,确定已经关好门,离开后,无论如何不再回去检查。回来时确定家里是安全的,这时,一定要注意体验当时的具有安全感的感受,并记住这种感受。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强迫症不是什么大问题,生活的各个领域几乎都有特殊的强迫症,但最大的强迫症还是来自于人类的思想和意识之流——大脑永远也静止不下来。而要彻底摆脱强迫症的纠缠,仍需要即时进行一些疏导,避免症状加重。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缓解症状:
一 转移注意力可对抗强迫症
当发现自己要出现一些强迫症状时,可以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加以对抗,例如想一些自己喜欢的事物或是场景,尽量让身心都沉浸在这种想象中,将注意力从强迫症的表现上转移到这些可爱的、活泼的东西身上,让自己愉快起来。
二 强迫症不妨试试大骂
强迫症患者若想及时释放心理压力、缓解病情,不妨试试大吵、大骂。当强迫患者遇到挫折、打击、焦虑情境后,通过大骂等方式进行及时的宣泄,可以将内心深处的足以诱发强迫症状的不良情绪释放出来,进而降低强迫发生的几率。
三 自我疗法制订计划
心理暗示:心里反复告诫自己“我已经锁好车门了,现在转身离开,没事!”如此这样反复念叨几遍,并坚持这样做下去;纸条提醒:提醒自己不要事事太过追求完美;自我统计:给自己设立目标,要求自己逐渐减少强迫次数。
心理咨询师提醒您如果症状明显,而且长时间挥之不去,很难以己之力去调理克服,就必须及时就医,接受专业医生的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