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动机的理论主要有享乐理论、本能理论、驱力理论、诱因理论、认知理论、唤醒或激活理论等。各种理论从不同侧面对人类的动机作了不同的解释。下面主要介绍影响比较大的本能理论和驱力理论。一、动机的本能理论本能作为对人和动物的动机行为的解释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达到其流行的顶峰的。在此我们将主要考察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和英国学者麦独孤的理论。
威廉·詹姆士的本能理论威廉·詹姆士认为本能与反射类似,都是由感觉刺激引发的,最初是盲目发生的。对詹姆士来说,“盲目发生”意味着在适当刺激下自动发生,无需知道行为将造成的结果和指向的目标。他指出,“任何本能都是一种冲动”,这就断然将本能放到了动机领域。尽管詹姆士相信本能的最初发生是盲目的,但他也认为记忆会与本能相互作用,所以随后的行为就不再盲目了,换句话说,他相信本能能通过经验发生变化。他坚持认为,本能只是以特定方式反应的一种倾向,而不是始终如一的(尽管一般说来,最终的行为是相对一致的)。
因此,詹姆士把谦逊也列为一种本能。当你在沙滩上意外地遇到一个裸体的日光浴者,这种本能会让你脸红或自动转过脸去。而当一个人经常在沙滩上裸体日光浴的话,他将不再脸红或自动转过脸去,取而代之的是他对裸体已经无动于衷了。因此“谦逊本能”会受到经验的抑制。不管怎么说这在某种意义上有点夸张的例子,表明了詹姆士所说的本能是可以随经验而变化的。詹姆士解释道,本能可以通过两条原则发生变化:第一条原则是习惯(亦即学习)可以抑制本能;第二条原则是一些本能是暂时的,通常只在发展的特定时期起作用。詹姆士指出,学习可以通过限定本能所涉及对象的范围来抑制这种本能,这样,学习便可以限制本能的发展或使用的范围。例如,一位老师引起的恐惧本能可能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成绩较差,因为另一种本能———探究的本能可能会被阻拦(通过学习)或被限制在非专业的情景中。本能的暂时性特点意味着一些本能只能表现在发展的特定时期,然后就变得不再活跃。詹姆士把本能行为看作反射和学习之间的中介,在极端的情况下会变成二者之一。不像同时代的某些人,詹姆士没有提出用本能过程解释所有的行为。在他看来,本能只提供了基础,在此基础上,通过习惯的培养,经验得以建立。本能的概念没有专门留给非人类的动物。詹姆士相信,人类拥有其他动物所具有的本能,再加上人类特有的本能。他对人类的本能进行了分类,包含以下这些本能。
本文来源:太原圆成心理咨询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