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创作,作为人的一种活动,除去有相应的内驱力来推动外,还需要在一定的
“场”中进行。所谓场,本是物理学和数学用语。在物理学中,场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态之一。人们早就通过物体间的非接触的相互作用,诸如物体间的万有引力作用,带电体间的静电力作用以及磁铁间的磁力作用等等,认识到了场的空间存在。但直到
1837年,英国物理学家拉法第才正式引入了场的概念。他认为那些物体间的非接触作用的发生,都必须通过某种中间媒质的传递才能实现。这种传递相互作用的媒质就是场,它分布在空间之中。随着物理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步认识到了场也是一种物质存在的形态,场和实物一样具有能量、动量和质量,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和实物互相转化。根据现代量子论的观点,场与基本粒子是密切相关的,一切基本粒子都可以看作是相应场的基本单位(量子)。这样,一切相互作用就都可以归结为有关场的相互作用了。在数学中,通常把分布在空间区域内的物理量或数学函数(有时也指空间区域本身)称为场,它是为了研究的方便而引入的一种抽象的概念。
比如在某一空间区域内,不同地点有不同的温度,就可以说在这一空间区域内有一温度场;同一条河流中各地点的流速不同,就可以说在河流中有一速度场。物理学的场与数学的场虽有不同含义,.但在表示空间分布、表示某种不可见的存在等方面,二者则有某些相通之处。
目前,人们倾向于认为任何事物都表现为一定的场,事物间能量的转化、信息的交流也都是在一定的场中才得以实现的。物理学和数学中的场论,给格式塔心理学家们以重要的启发。德国心理学家勒温最早把场论引入心理学。为了说明“场”的概念,他援引了爱因斯坦的定义:场是“被看成互相依存的现存事实的整体”。个体在特定时间所体验的一些互相依存的事实便构成了他所谓的“生活空间”,这个空间包括人和他的心理环境,个体的全部心理活动都是在这种生活空间也就是心理场中发生的。美国心理学家J·P·查普林和
T·s·克拉威克在评介格式塔心理学的知觉理论时则把心理场与物理境对照起来谈:
“完形心理学.(即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世界是心理物理的。我们已经得知,经验世界同物理世界不一样;为强调这种区别,完形心理学家习惯于以心理场来代表观察者的现实观。作为对比,物理学家的世界被称为物理境。”格式塔心理学家对心理场与物理境的区分有助于我们把诗人的世界与科学家的世界区别开来,把握诗歌创作的特殊矛盾。
物理境,亦称物理场,是主体实际身处的物理环境;心理场,则是主体知觉到的心理环境。物理境是客观的;心理场则是主观的。物理境强调客观世界的真实;心理场强调主观世界的真诚。物理境有独特的运动规律,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心理场则是人对物理世界的知觉,随主体的不同或主体处于不同的情况下而呈现不同的面貌。设若有甲、人一同来到春天的牡丹园,这表明他们处在同一的物理境。
本文来源:太原圆成心理咨询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