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焦虑,在心理学和精神病学上至今没有精确的定义。一般认为焦虑是由紧张、不安、焦急、忧虑、担心、恐惧等感受交织而成的复杂的情绪状态,是预期即将面临不良处境的一种紧张和不愉快的情绪。几乎所有的人在生活中都有过焦虑的经历和体验。所以说,焦虑是一种正常的情绪表达。焦虑到底对我们有没有作用呢?是不是焦虑对人产生的都是负面的影响呢?德国精神病学家葛撒托(Gebsattel)(1938年,转引自嘉斯伯(Jaspers,1963))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焦虑的生活和没有恐惧的生活一样,并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这句话告诉我们,焦虑并不都是对人产生负面的影响,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焦虑对我们的生活是有益的。它对生活持冷漠态度的人来说,是一种对抗剂;对自我满足而停滞不前的人来说,是一种预防针。它有利于促进个人的社会化和对文化的认同,推动人格的发展。;
太原圆成心理咨询师认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感到焦虑、担忧和害怕。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情绪反应是恰当的,不会造成身体和心理的损害,甚至有利于我们的生存。焦虑、担忧和害怕,作为应激情况下出现的一种正常的反应,仅在反应过分强烈或焦虑体验与事实严重不相符时,才会产生危害。
例如,在荒野里遇见一只老虎时,我们会感到焦虑,体验到紧张和害怕,这种反应完全是有益的,它能激发和调动个体能量以应付外来的突发事件对生命的威胁,从而增加个体生存和延续的机会;但如果我们在动物园里看到了关在铁笼子的老虎时,还会产生类似的反应,那这种反应是过分的、有害的。当焦虑严重、持续且破坏到正常的生活时,就可能是焦虑障碍的前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