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理咨询师谈悲观心理产生的原因

(2010-09-05 22:21:59)
标签:

太原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师

太原圆成心理

心理

自我评价

杂谈

   本文摘自 太原圆成心理咨询

    首先是自我意识分化的结果。所谓自我意识的分化,就是把自我分成理想的我和现实的我两个部分。一般说来,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期望是比较高的,然而,由于自我意识的分化,就很可能出现自我的矛盾。调查表明,大学生的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一致性系数比高中生、成年人都低。理想的自我毕竟不同于现实的自我,所以当两者发生矛盾时,一部分学生心理就会动摇,就会不满目前的地位而产生消极的自我意识,觉得自己无能,不能达到理想的自我,或者认为自己将来所处的地位(如教师)不合乎他的自我理想而影响才能的发挥。加上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如拜金主义、读书无用论等)影响,进而导致部分学生产生沮丧、失望心理,
    其次是自我评价不当的结果。自我评价是人对自身条件、素质、才能等各方面的一种判断,自我评价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个人在学习、生活奋斗中的信心。大学校园竞争激烈,无论是学业,还是择业或恋爱,挫折与失败总是不期而来。面对一次又一次的不如人意甚至打击,有的昂首闯过去了,而一些心理承受力差的同学则陷于惶恐茫然之中。长久的焦虑抑郁使他们将别人的成功归因于运气好或有着自己可望而不可及的能力,将自己的失败归结为自己的无能或缺陷,从而产生强烈的与丧失信心相联系的情绪体验,形成“结果不可控制,未来无法期待”的消极认识,导致情绪失调,陷入沮丧冷淡、抑郁的心理状态。一旦如此,人对往后的学习就会失去信心。最后是认知不合理的结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