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面对小危险更利于孩子的成长

(2010-06-20 23:34:03)
标签:

山西心理咨询

太原心理医生

太原心理咨询

太原圆成

太原圆成心理

杂谈

    本文摘自 太原圆成心理咨询

    不让孩子面对小的危险,就不能使其度过人生的大危险。来自现实教育的报告指出,小孩子使用工具的能力很差,不能用刀削铅笔,上版画课时,让孩子带雕刻刀,马上就把手划破了。削铅笔是电动的,玩具也多半是塑料制品,没有必要自己用刀做玩具。 但是,如果人一次也不体验危险性,也就不会产生回避这种危险性的智慧。这或许有些夸张,但是可以说人类的历史就是反复与这种危险进行斗争的历史。 例如,孩子喜欢爬树,在父母看来这是一种危险,而对孩子来说却是有价值的冒险。首先,孩子可以观察树的整体,判断自己是否能爬上去。如果认为能爬,就会想到下一步的方法,确定从何处往上爬,那个树枝能否支撑自己的体重,需要确认的项目很多。这样,当孩子根据自己的印象判断能够爬到树顶时,便决定进行爬树,当然有时也会从树上掉下来受伤。但这是由于自己的判断不得法而产生的失败,这将成为孩子下一次成功爬树的反面经验。 然而,现在的孩子们几乎得不到尝试这种错误的机会了,用一句话来说,这就是父母过于保护的结果,是由于小型家族化与出生率下降,孩子的人数减少,父母对孩子过于关怀所致。 但只是考虑孩子的“安全”,孩子就不会更早地自立,就不能具有自己处理事务的能力。例如,在观察幼儿起立行走阶段,可见开始时净栽跟头,但是经过几次吃过苦头之后,孩子便不知不觉地掌握了平衡,可以一个人行走了。如果父母抢先行动,孩子一摔倒马上扶起来,反复这样做的结果会如何呢?不仅孩子需要花费更长时间才能学会走路,而且稍微长大以后一摔倒,也不想自己爬起来,磨磨蹭蹭地等着别人来帮忙。 
     当然,没有必要让孩子平白无故地去冒险,在生活中存在着许多培养孩子在父母不在的情况下自己去克服一定程度危险的机会,有时让孩子成为掉落谷底的狮子也是很必要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有经验的刘先生所提倡的有名的“独自旅行教育”,确实是有值得学习之处。 刘先生本来想阻止一位3岁的孩子到外面去,但没有阻止。于是他决定观察一下孩子掌握了多少自己保护自己的本领,结果发现孩子能自己确认安全之后穿过马路。从此以后,刘先生便开始进行“独自旅行教育”。他未做任何说明,就指使小学一年级学生“到东京邮局给国外发电报”,并告诉他“有想去的地方都可以去,只是问路时,找穿警服的人最安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