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理咨询师谈婚姻和谐

(2009-12-08 23:46:48)
标签:

婚姻

夫妻之间

心理咨询师

婚姻和谐

杂谈

    做妻子的总是在一步步地被丈夫纳入他的意志轨道上———这种变化是如此微妙而难以令人察觉。所以我们常可以发现,结了婚的女人几乎全都放弃了做女孩时代的东西,如幻想、理想、爱好、愿望、私人化的审美趣味、思想以及在娱乐方面的所有项目。婚姻对女人已经成了一个大染缸,一个再丰富的女性一旦结了婚,就会被染得面目全非。您看一下女人在婚前和婚后的照片就知道了:没结婚时的女孩从外表上看就那么水灵和明快,充满了青春和活泼的气息,但婚后的女人却全都变了味,她们一个个臃肿而混沌,呆板而木讷,一看就像个被抽空了灵魂的木乃伊,成了一个丧失了个性和思想的跟屁虫,成了一个无色无味的“看不见的人”。
    从理论上讲,婚姻并不是要让男女当事人消解他们的个性———包括审美个性和独立思想以及对原则问题的独立见解。事实上,人们总是在不自觉地追求着一种婚姻上“臭味相投”性。人们总容易误解对“共同语言”的理解,认为夫妻俩应该夫唱妇随或妻唱夫随,总是要在事无巨细的生活琐事方面保持着高度的一致性,而忽略了夫妻之间在思想和审美情趣上的个性化。我们甚至会发现这样一种有趣的现象:当一对夫妻在一起生活了若干年以后,他们在貌相上甚至都具有某种相似之处。所以人们常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
门。并以此来说明夫妻之间在许多问题上的共识性是一个和谐婚姻的标志,是形成美满家庭生活的象征。但问题是,在两个人的生活天空下,如何才能避免昏鸦乱蝉的局面而只保留一种声音?婚姻其实本来就是一种人生的悖论,因为婚姻是将两个来自不同生存背景的人用了法律的形式让他们生活在一起。除了人们在性关系上表现出不分阶层的共性特征以外,夫妻之间在生活、饮食、思想、审美等方面肯定有着不尽相同的特点,有的甚至有着巨大的差别,比如由地域、出身、文化背景、年龄所造成的人的不同性格以及爱好和志趣的多重化。而婚姻却不容分说地就把这么两个男女给拴在了一起,它不会在事先给当事人一个“磨合”的机会———我们不能把一对夫妻在恋爱期间的交往认为是一种磨合期。表面上看那是一种相互了解的过程,但那种了解只限于表象化的东西。因为我们都知道男女在恋爱期间,总是把他们最优秀的方面“表演”给对方看,而总是把人性中的许多弱点,包括把他们的个性给掩盖起来,因为人们总是相信只要他们在感觉上相互吸引,剩下的问题都留给结婚后的磨合期来处置好了。所以到了结婚以后,夫妻之间就面临着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如何让两种不同的思想和个性变成一种思想和个性?这就无可避免地面临着一个男女双方谁向谁妥协的问题。而我始终认为夫妻之间的和谐都是以男女某一方向对方妥协为代价的,而不是双方协调思想和个性的结果。比如妻子喜欢社交,在外边有许多男女朋友,但丈夫却出于妒忌心而要求她放弃对异性的交往,这时候妻子会怎么做呢?她会告诉丈夫这是她个人的权利丈夫无权干涉吗?还是最终对丈夫妥协而作出让步?

                                             本文摘自 太原圆成心理咨询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