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太原心理咨询师谈报复心理

(2009-12-08 00:00:03)
标签:

太原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师

拳头

报复心理

婚恋咨询网

杂谈

     揭开常见不良心理的面纱办法。所以如果可能的话,最好同你“怀疑”的对象开诚布公地谈一
谈,以便弄清真相,解除误会。4.学会自我安慰一个人在生活中,遭到别人的非议和流言,与他人产生误会,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在一些生活细节上不必斤斤计较,可以糊涂些,这样就可以避免自己烦恼。如果觉得别人怀疑自己,应当安慰自己不必为别人的闲言碎语所纠缠,不要在意别人的议论,这样不仅解脱了自己,而且还取得了一次小小的精神胜利,产生的怀疑自然就烟消云散了。过度敏感的人可能会更快地意识到问题,而不会对周边事物视而不见。如果对周边事物有什么异常感觉,那这些感觉对你的进步和成熟便是起了建设性的作用了。对于因敏感引起的问题,你有没有想过一定要改变他们对你的态度,要让他们喜欢你,将这个目标变成自己不得不迎接的一种挑战。真正有这种思维方式并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并不多,然而一旦你做到了,克服了敏感,你对人性的适应能力就会更强,就会让你拥有更多的机会, 报复———割除心中报复的毒瘤报复是人性中的一处心理死结。它像一个盘踞在人内心深处的毒瘤,当人能控制它时,它就不会带来危害。可一旦它失去控制,就会给人带来致命的伤害。释迦牟尼说:以恨对恨,恨永远存在;以爱对恨,恨自然消失。耶稣也劝导世人“爱你的敌人”。所以,面对生活中的一些伤害时,不要产生报复的心理,更不要采取报复的手段,要开阔心胸,提高自制能力,用宽容去化解一切怨恨,让大家都生存在宽容的阳光和清风下。报复只会叠加痛苦我们在茫茫人世间,难免与别人产生误会、摩擦。如果不注意,在我们轻动仇恨之时,仇恨袋便会悄悄成长,你的心灵就会背负上报复的重负而无法获得自由。报复心理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它不仅会对报复对象造成这样或那样的威胁,而且有害自己的心理健康。仇恨他人这种力量会让我们自己寝食难安、魂不守舍、心烦意乱,最终会导致疾病和死亡。这样看来,报复不仅让我们对别人的打击不能实现,反倒对自己的内心是一种摧残。在现实生活中,难免会发生这样的事:亲密无间的朋友,无意或有意做了伤害你的事,你是宽容他,还是从此分手,或伺机报复?有句话叫“以牙还牙”,分手或报复似乎更符合人的本能心理。但这样做了,怨会越结越深,仇会越积越多,真是冤冤相报何时了。世上最大的伤害莫过于我们对曾经有过的伤害牢记不忘。当我们再一次记起曾经遇到过的伤害或磨难,这等于我们又受到了一次伤害。倘若我们用积极的记忆去替代那些消极的记忆,这样的伤害就会逐渐得到治愈。我们要努力让那些消极的往事从记忆中消失;让我们尽其所能地采取一些步骤,去改变这种被伤害的状况。一个攥紧的拳头是什么也把握不住的,只有松开拳头,我们才能显示出接受的态度,才会有所收获。紧紧抓住过去受到的伤害不放,只能给双方带来悲痛。要认识到这一点,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被认为是引起问题的人,可能感到自己受到排斥或辱骂;坚持认为不公平的一方会长期被痛苦所折磨,并且使问题永远存在。乔治·赫伯特说:“不能宽容的人损坏了他自己必须去过的桥。”这句话的智慧在于,宽容使给予者和接受者都受益。当真正的宽容产生时,没有疮疤留下,没有伤害,没有复仇的念头,只有愈合。宽容是一种医治的力量,不仅能医治被宽容者的缺陷,还可以挖掘出宽容者身上的伟大之处,正如美国作家哈伯德所说:“宽容和受宽容的难以言喻的快乐,是连神明都会为之羡慕的极大乐事。”耶稣劝导世人“爱你的敌人”,让我们尽量相信,每一个有坏处的人都有他值得人同情和原谅的地方,宽恕别人所不能宽恕的,是一种最高贵的行为。

                         本文摘自  婚恋咨询网(太原圆成心理咨询中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