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在心理治疗中的作用
(2009-10-03 22:01:29)
标签:
童话心理治疗精神分析学派潜意识情结教育 |
分类: 山西太原圆成心理咨询中心 |
研究中最多的心理学流派.近年来童话的心理治疗作用再一次得到重视.童话是适合儿童心理治
疗的有效工具.童话在心理治疗中的作用具体表现为:童话具备投射测验的功能,能够投射出儿童
自己无法说清的情绪和内心困惑;童话能够处理儿童的心理情结,帮助儿童整合与理清混乱的情
结。并且促成儿童的心理成长;童话中还隐藏着为人处世的经验和与人交往的典范,儿童通过对童
话的阅读能够潜移默化地吸收成人世界的经验,由此促进了儿童的社会化.
话是成人为儿童所写的,从儿童角度出发理解主客观世界的文学作品,它反映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符合
儿童的认识水平和认知特点,童话里有着鲜明的想像、幻想、拟人、夸张和象征意义,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内
容,生动地折射着现实生活,表达着儿童的内心世界,孕育着儿童的心理成长.
1 童话在儿童心理治疗中的运用 早在上个世纪初,童话就已经成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并在心理治疗中使用.童话的象征意义以及它与
潜意识之间的关系一度是弗洛伊德以及荣格精神分析学说研究的课题.弗洛伊德是第一个揭示童话中象征意义的心理学家,他曾把对童话故事的解释和“梦的解析”联系起来.弗洛伊德认为成人的潜意识意愿和冲
动可以以梦的形式安全地表达出来,而童话故事则为儿童提供了一种能够安全地宣泄消极情绪的如梦般的情景.荣格心理分析理论认为童话能够反映集体无意识.童话以象征的方式展示人类祖先积累的社会经验,并以其特有的方式体现出个人问题常常是集体生存所共有的问题.荣格认为象征本身有治疗功能,象征常常反映了个人和集体无意识,认识并了解这种象征意义就可以促进个人的自我成长.埃里希〓弗罗姆
(Erich Frornm)则把童话称作“被成人遗忘的渲}年时的)语言”.【-】在童话里还蕴藏着种种的社会习俗和人类智
慧、集体经验,这些都以潜意识的形式埋藏在儿童的心理世界,以供其成人以后运用.20世纪70年代,美国 的儿童心理学家贝托尔海姆Bruno
Bettelheim)出版了一本专门用精神分析理论来分析童话的著作—_-《童 话的作用》( Uses of
Enchantmem:The Meaning and Importance of Fairy Tales),它的问世又一次引起
了心理学界对童话心理治疗作用的关注.儿童心理分析学家纽曼fEric Neumann)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可以
分为三个阶段“母子一体(mother-child unit~”、“母子~ (separation from
mother)”、“自性整合(the consdi—ation of
sel0”.【IJ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每一个阶段的跨越,都会给儿童留下心理的困惑(最典型的如亲子关系
情结).而童话世界常常可以反映孩子不同心理成长阶段的心理冲突,并以童话独有的形式,帮助孩子在不
知不觉中习得解决问题的办法,顺利度过心理成长不同阶段.Terms(1976)对童话故事和罗夏墨迹测验进行了比较,指出童话故事可以用于人格评估.【2]Ekstein(1983)把童话故事作为对精神分裂症儿童行为训练的一种工具,通过童话治疗者可以和儿童患者建立良好沟通,使治疗更为有效.回Dieckmann(1986)认为童话故事可以作为一种l}缶床的诊断工具.1
J近年来流行的童话故事测验 (The Fairy Tale Test,n 是由希腊心理学家C1
Coulacoglou在1992年编制的.它是将童话直接用于心理测量与治疗的又一个成功范例.
2 童话对儿童心理治疗的特殊适应
由于儿童的中枢神经尚未发育成熟,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欠缺,因此当儿童遭遇心理困扰时,常常不能明
确表达.儿童常常无法说明心理和生理反应的区别:难于判断自己的情绪处于何种状态;还容易把自己的焦
虑、抑郁、恐惧等情绪泛化;语言表达能力的欠缺又常常导致其心理问题诊断上的困难.再者由于儿童发展阶段的特殊性,通常使用的对于成人有效的心理疗法,因为语言的理解障碍,对儿童使用时常常失效.因此,对儿童的心理治疗,必须考虑儿童心理发展的特殊性,使用儿童能够接受的形式,运用儿童能够理解的手段,童话就具备了这样的功能.首先,童话大量使用拟人、夸张的手法,符合泛灵论阶段儿童的认知特点,易于得到儿童的认可和接纳;其次,童话成功地浓缩和提炼了现实生活的各种问题和情感体验,儿童可以在童话世界里找到自己的情绪体验,弥补了由于语言表达能力不够而造成的表达与诊断困难.同时儿童也得到了情感宣泄与心理满足,缓释了内心的焦虑、紧张及不安;再次,通过童话,儿童的心理问题找到了一个安全出口.童话不直接说出儿童自身存在的问题,只是通过别人的故事来指出问题及解决问题方法,从而使儿童的心理困惑和负性情绪能得到一个安全的宣泄途径.
3 童话在儿童心理治疗中的具体作用
3.1童话具有投射测验功能
儿童可以通过童话投射出自己内心世界真正的情绪和问题.所谓投射,就是一个人真正的动机、愿望、
冲动等心理活动,通过其它心理活动形式间接地表现出来.弗洛伊德认为投射是一种防御机制,荣格进一步
认为投射是“把一种存在于自身中的品质或态度潜意识地归咎于另外一个人”.【l】投射测验就是以弗洛伊德
的精神分析理论为依据的.在临床研究中,投射测验常常可以用来洞察被试的潜意识.
临床研究中常把童话故事作为一种投射工具.童话最重要的价值就在于能够把儿童无法理解的内心活
动所引起的各种压力以外化的形式投射出来,然后再把解决问题的方法表现出来.13]贝托尔海姆认为童话中通常有儿童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人物,如父母、兄弟姐妹等;童话通常会呈现儿童经历和体验过的人格中自我
好的或坏的一面:童话中通常会呈现儿童的内部心理发展过程,这就和投射技术具有类似的作用.年幼的儿童常常因为抽象思维能力有限,不能够清晰地用言语表达和讨论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所遭遇的困境以及自己的情绪和想法.因而儿童常常不承认或意识不到问题,也并不主动接受治疗.童话对于年幼儿童无法表达的内隐行为或潜意识历程很敏感,童话中所具有的丰富的象征性意义,补充了关于儿童心理世界可供分析
的信息,能够反应出儿童在成长历程中心里的焦虑、担忧、迷惑、混乱、紧张、挫折、不安等情绪以及各种的心理冲突.如:亲子三角关系、强者与弱者的关系等等.童话解除了儿童的精神束缚,在童话中儿童不用担心
自己的心理困惑有被公开和被责难的忧虑,借助童话儿童能够找到和他自己的问题相类似的情况,儿童可以将其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些负性情绪投射到童话中不同人物身上,比如,嫉妒和邪恶心理常常可以投射到老巫婆或者妖怪身上.童话就像镜子那样能够反映并接受儿童真实的负性情感,在童话中儿童也就可以自然地接纳自己的负性情感,不因有这些负性情感而给自己的情绪和心理贴上
“坏的”标签.这样,儿童就能接受他们自己的真实情感并能更好地整合与应对自己的心理情结.
3.2 童话帮助儿童处理了内心情结
所谓情结,实际上是指与一个人的情感相冲突又被压抑到潜意识中的心理冲突.依据精神分析理论,情
结虽然被压抑在潜意识中,但是常会寻找发泄的出路,扰乱人的心绪和行为.而相应的心理治疗就在于能够把藏于潜意识的情结转化到意识层面来,使问题更加清晰化.童话通过对儿童的内心零碎而混乱的情绪和
感受进行整合,增加当事人对隋结所依附的心理事件的清晰了解,达到心理治疗的目的.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每一个人都有一股内在的强大的心理力量,为着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而不断的挣
扎和努力.儿童的成长过程也是儿童不断地增长自身经验,学习和接受这个世界的心理过程.精神分析学
派认为自我发展中遇到的各类冲突同时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在成功处理冲突的过程中,自我的力量
就发展起来了.而童话世界常常可以反映孩子不同心理成长阶段的心理冲突,并以童话独有的形式,帮助孩
子在不知不觉中习得解决问题办法,顺利度过心理成长不同阶段.贝托尔海姆曾说,儿童听童话的过程,实际是处理自己内心恐惧的过程.童话可以帮助儿童处理内心恐惧,宣泄儿童的内心症结,满足儿童的情绪和
感情享受.童话站在儿童的角度,使儿童在童话中能够找到符合自己身份的角色,并对其进行角色的认同,儿童常常会认为自己就是童话故事中的那个主人公,在童话里经历着人间的种种考验并最终取得胜利,他
们体验着主人公的各种复杂情感,并将自己平时在生活中遇到的无法表达的微妙感情融人其中,丰富了自
己的情感体验。也化解了自己的心理情结.童话故事以间接的形式教会儿童应对的方法.童话为儿童心理发展和解决心理困惑提供了一个自由的、保护性的空间,儿童通过童话发展了自我.
在经典的北欧童话中。常常会间接强调亲子冲突,为了让孩子感觉不到亲子冲突的残酷性,童话中会把
“邪恶”的父母变为继父母或者强大的国王、王后、巨人,而孩子自己则演变成了“拇指姑娘”、“小红帽”、“勇敢的贾克”或者公主、王子等。并允许孩子通过自己的力量战胜大人和前辈.在中国的“西游记”故事中,孙悟空不惧权威大闹天宫,并克服千难万险最终取到真经,这些都是处理性蕾期儿童发展的主题故事.借助童话,儿童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能够迂回曲折地把自己的情感思想展现出来,在安全的氛围中解除了自我防
御机制.
3.3 童话促进了儿童的社会化
儿童通过童话学习了成人经验.荣格心理分析学派认为童话蕴藏着种种的社会习俗和人类智慧.正因
如此,看童话听童话的儿童在不知不觉中习得了人类社会的集体经验,这种经验以潜意识的形式藏在儿童
内心深处,当他们长大成人面对问题时,就会加以利用.童话故事描绘了与人交往的典型范式.童话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告诉孩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立场和心理.儿童通过童话能够更为深刻地了解自己的心理历程,了解他人的立场和看法.童话还通过生动形象的形式,让儿童感觉到与人合作的强大,有朋友支持的快乐,善良的回报,勇敢的价值.通过童话故事,在潜意识里儿童习得了如何做事。如何与人相处.
童话以象征的形式给儿童展示了一个并不完美的世界.童话里有美与丑、危险与反抗。有着极具象征意
义的情景.童话告诉儿童,这个世界并非是一尘不染的,有丑恶、有暴力、有不公,但是勇敢的反抗者最后一
定能找到出路.通过童话,儿童渐渐获得了前进的勇气和动力,变的更加成熟和独立.总之,童话充当了儿童和现实世界之间的中介,帮助儿童了解和体验了这个世界.童话把儿童内心对成
人世界和外面社会的恐怖和不安通过生动的人物或动物表现出来,并用童话世界里人物和动物的经历帮助儿童理清这种莫名的情绪,使儿童能够勇敢地运用内心成长的力量不断引导自己的成长.童话促进了儿童的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