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都抱怨说自己的孩
子任性。不称心的时候就哭闹不 太原圆成心理咨询中心地理位置
止,乱发脾气,好好说不听,冷处理理没效果,打他吧不仅效果不大。
自己心里也舍不得。为此,家长们 都很苦恼。 “孩子乱发脾气该怎么办呢”?这是许多父母都十分关心的
问题。其实。家长如果能从幼儿的心 理出发,适当地利用语言技巧,必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运用角色效应,导入游戏环节小强和妈妈常常玩 “老师和同 学”的游戏,两人天马行空地进行
想象,在虚拟的短剧中,交替扮演 识事物,提升感受力、判断力、联想力和创造力,让他们不断感受成功,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孩子一旦有了创新欲望,就会如饥似渴地捕捉自己 未知的知识,而成为学习的真正主 人。或许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做的不是很完美,但只要家长能包容不完美,发现从不完美到完美的过程,那就是完美,就是教育的成功。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我们主张智育同生活相联系、同社会相联系,决不是反对系统的书本知识的学习,而是希望家长们能够弓I导孩子在实践中把知识学活用活,同时把这种活
的知识变成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父母们,让孩子走进大自然去探索、实践、发明吧!着小动物、小朋友、老师、学生等不同的角色,这种游戏既培养了小强的想象力,又锻炼了小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一天,小强发脾气了,妈妈便走过去说: “宝贝,我们来玩老师同学的游戏。”小强脖子一扭: “哼,我才不玩呢。妈便说: “那好,我和别的小朋友玩。”然后便装出环顾四周的样子,说: “同学们现在我们来上数
学课。老师先出一道题,3十2=?谁会回答请举手。大明你说等于几?等于4,错了。芳芳你说等于几?等于 3,不对。聪聪你说等于几?等于2,也不对。看来只有最聪明的小朋友才会答出来。那么到底哪个小朋
友能算出来呀?”这时妈妈偷偷地观察着小强的反应,见他虽仍然在哭,声音却明显有些减弱,显然是
难以抵制这种诱惑。妈妈便指着小强说: “到底谁能回答呢?这位小朋友,你说等于几?”小强脖子一扭,
小声说: “我才不说呢。”这时妈妈激他 “你肯定不知道。”小强
说:“谁不知道?等于5呗。”妈妈故作惊讶地说: “哎呀,没想到你
这么聪明。我再考你一道:4+3等于几?”小强立刻回答等于7。妈妈便摸摸他的脑袋说: “真聪明。告
诉老师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小 强。”就这样,小强不知不觉地进
入到妈妈的游戏中,早把发脾气的事忘到九霄云外了。点评:有时候,当孩子发脾气时.适当地运用角色效应,使孩子进入特定的游戏环节,在似真非真的情境中受到迷惑,一场 “战争”很轻松地便平息了。
二、运用心理激励,进行实物展示一 次,洋洋不知为什么大闹不止,爸爸哄了一会儿,却并不奏效,于是不经意地垒起了一幅画,故作惊奇地说: “咦,准画的?画的太好了。是成成画的还是丽丽画的?
不对,不对,那么到底是谁画的?”小孩子是毫无心机的,经爸爸这番设计,洋洋早就止住了哭声,急不
可待地说是自己画的。爸爸故意说: “真是你画的?”洋洋使劲地点头。爸爸立刻表扬他『田『得好,并
道: “那么这个太阳里为什么有只小鸟呢?”洋洋说: “这不是你给我讲的三足鸟吗?”爸爸又问: “那么这个小方框是什么?” “那是窗户。”此刻,洋洋的注意力不知不觉转移到了画上,发火的事早就忘
到了脑后。点评:当孩子大喊大叫时,家长大可不必紧张,可以若无其事地 随手翻起孩子最感兴趣的东西,如孩子的照片、随手乱涂的画或字、孩子的书、衣服等,并且要做出惊喜的表情予以鼓励,以便让孩子受到感染,从而将所有的兴趣转移到大人手中的物品上来。
三、运用心理期待,有意引而不发莎莎在哭闹着,妈妈并不劝,反倒叹了口气说: “我今天看见了
一 个小孩,特别可爱。真想抱抱她。”莎莎一听越发哭了起来,嘴里嚷着: “你就喜欢抱别人的小
孩,不喜欢我。”妈妈说;“其实这小孩你也认识,你想不想知道她长什么样子?”莎莎大闹着: “不
听,不听。”妈妈说: “她呀,两只眼睛大大的,睫毛长长的,两个小手背上还有小肉坑。”说到这
里,妈妈有意停了下来,看莎莎什么反应。莎莎一边哭一边低头看自己手上的肉坑。妈妈接着说:“这
小孩穿着绿裙子,白凉鞋。对了,她的左手还有个痦子。”妈妈边说着,莎莎边上下打量着自己,听到
最后便大声说道; “这是我。妈妈,你得抱我。”妈妈笑了,说:“来吧,宝贝,我要抱的正是
你。”点评:莎莎妈妈的这种方式之所以奏效,其原因就在于运用了孩 子的心理期待,并引而不发,在比 照确认中产生了一个时间差,转移 了孩子的注意力,以达到止哭的目 的。因此,家长们在孩子哭闹时, 应该学会运用时间差,来满足孩子 的心理期待,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四、运用言语暗示,再
次旧事重提 嘉妮又发脾气了,妈妈不是像以前那样又 哄又劝,而是若无其事 地走到一边说: “我给 你讲个故事吧。”嘉妮 大哭: “不听不听。” 妈妈自顾自说道: “从
前有个小孩,真懂事。 有一次,看见妈妈蹲在地上摘豆角,就悄悄地搬了个凳子 给妈妈坐,还说: ‘妈妈你上班太 累了,我以后要多帮你干活。’这 小孩多懂事呀!”嘉妮一听立即止住 了哭声,委屈地说: “那是我。” 妈妈趁势说道;“是呀,看你多懂事。以前你还帮妈妈扫地收拾桌子呢。大家都夸你不哭不闹,还聪明。是不是呀?”嘉妮挂着泪珠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妈妈趁机说: “还像以前那样懂事,好吗?妈妈相信你会的。”嘉妮点点头,立刻扑到妈妈怀里了。
点评:当孩子哭闹不止时,家长应想方设法找出他以前的某个优点,并有意在此重提,以gI起孩子的注意,进而对他进行心理暗示。并进行言语激励,肯定会收到好的效果。这种做法的好处是,容易使孩子沉漫 在美好的往事中,也可唤起他的自尊心。当家长重提旧事时,孩子其实是在倾听的,并且希望能得到家长的赞 赏。但要注意,重提的那件事必须是真实的,而且能让孩子回忆起来。否 则效果会适得其反。
五、运用心理威慑,置塑孩子信心 孙敏因为积木搭不好,发起了 脾气,把积木扔得到处都是,不但 拒绝妈妈前来帮忙,而且还要打妈 妈。妈妈见状走到电话旁,说:“我要打电话给你们幼儿园白老 师。”边说边拿起了电话,孙敏以 为妈妈要向老师告状,顿时慌乱起来。妈妈一边说: “我就跟白老师
说,孙敏在家大哭大闹,表现一点也不好。”一边做出要打电话的样子,孙敏立刻惊慌地阻止妈妈,妈妈趁机问他还闹不闹了,孙敏连忙摇摇头,然而情绪还是烦躁不安。妈妈于是拍拍他的小脑袋说: “妈
妈下次告诉老师,就说你在家表现很好,遇到什么困难都会自己解决,从来不哭不闹。积木搭不好,
也不把积木往地上扔,而是和妈妈一 起搭,最后终于搭好了。我这样说好不好?”孙敏连连点头。妈妈趁
机说: “那么,现在咱们一起来搭积木好不好?”孙敏立刻高兴起来,拉着妈妈的手开始搭积木。点评:有时孩子发脾气是因为对自己在完成某项活动时信心不足,因此情绪烦躁,利用哭闹进行
自我宣泄。此时,家长打骂一番可能会有一时之效,但长此以往则会使孩子信心全无。最好的办法是,
当他大哭大闹时,利用他所敬畏的人进行心理威慑。使其不良的行为
得以收敛。小贴士:家长切记以下几点一 是不可在盛怒之下暴打孩子,长此以往会使孩子变得性格古怪,胆 小怕事。 二是不可任由孩子哭累后睡去, 这样会使孩子带着压抑的情绪进入 睡梦中,精神上容易受到刺激。会造 成孩子精神方面的疾病。 。 三是不可故意拿别的孩子同自己 的孩子作对比,这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并加重孩子的挫败感,不但达不到 止哭的作用,反而会适得其反.
转载自 http://www.hlzxw.co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