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9月26日

标签:
蒙山大佛千层塔this李渊杂谈 |
《北齐书》与《北齐》均载“凿晋阳西山(蒙山)大佛像,一夜燃油万盆,光照宫内”。传说李渊做太原留守时,参拜蒙山大佛的当晚梦见佛光普照,以为祥瑞,从而坚定了起兵的决心。在此之前,隋文帝为大佛建佛阁,改额“净明”。唐武德三年,高祖李渊来游,复改名“开化”。唐高宗与武则天巡幸晋阳时,对蒙山大佛的庄严宏伟感慨不已,回到长安之后,命令内宫的能工巧匠为大佛制作了一件硕大无朋的袈裟,派遣特使送到晋阳,在晋阳僧俗的万众瞩目之下为大佛举行了披戴袈裟仪式。以后历任太原守吏都在布施维护蒙山大佛。蒙山大佛在皇家的眼中,形同国庙,在百姓眼中至灵至宝,倍受尊崇。加之大师云集,高僧如云,其社会和历史地位可见一斑。再往后,后汉高祖刘知远又为蒙山大佛建造了遮风庇雨的阁楼,取名庄严阁,阁高五层,每层建房二十六间。宋淳化元年,前寺院建成释迦如来舍利塔二座。宋代又在后寺北半里许蒙山北峰蒙头山建“杭州天目山祖师峰彻禅师塔”,其塔距大佛约200米,高大巍峨,称“雁塔峰台”,俗称“千层塔”。民谚有“倒了千层塔,砸了后寺院”之说。元世祖忽必烈敕封国师辇真八匝赤住寺。元末,开化寺毁。明时复修前寺,后寺与佛从此湮没无迹。1980年,太原市南郊区地名办公室在地名普查中,发现大佛遗迹。1982年顺势探索“大肚岩”一名的来历时,实地勘测为大佛胸部,大佛从此再现。 作为太原旧八景之一,蒙山历来就是游览名胜。据说蒙山的月亮来得比其它地方早,落得比其它地方晚,有足够的时间欣赏朗朗乾坤,朦朦月色,天山一色,残星几点,其情其景让人流连忘返,因而从古就有“蒙山晓月”之说。另在海外,日本人,韩国人及东南华人都将蒙山大佛称为交城山蒙山大佛,尤其日本佛教界,更是推崇蒙山大佛,认为其历史悠久居中国佛像之首。加之蒙山开化寺,从北齐始,历代均有碑刻留存,再有晋阳帝王之气象云集,王维、王翰、王之焕、王昌龄等历史名人之灵集,古风悠然,文化积蕴很深,很有开发和利用价值。 千载蒙尘乃真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