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凝庄胡家大院

标签:
人文历史文化观光掠影文图 |
自从前两年看到“瑞凝庄”明清古民居的报道,一直在关注着。
早两年前,就约着老家在赤水的朋友一起回去看看,可也一直没有成行。朋友说,他去年顺便过去看了看,“瑞凝庄”尚在维修中。
这次和同学借第二届遇仙村桃花节之机相约赤水,必然要去“瑞凝庄”的。
到此方知“瑞凝庄”是个自然村,并非之前想象的老商号庄铺大院,而是处在瑞凝庄的胡家大院。
这瑞凝庄还就在桃花节的核心景区,西距辛村也就700多米,西南距离赤水镇不到2.5公里。
反复查阅资料得知,胡家大院始建于明末清初,为三座并排的四合院,保存相对完整。长约60米,宽30米,占地1800平方米。其建筑大气,彰显着昔日的富有。打眼一看必是旧时的大户人家,是有年代的古建筑。
明初,胡氏由晋陵(今江苏常州)迁来,是当地的名门望族。胡家大院建筑坚固美观,做工精细,布局考究,反映着几千年来关中东部民宅建筑演化而来的格局。
眼前的胡家大院显然是刚修葺了的,内外都经过了一番整修,但总归是留存下来了。这样的古民居不可多得,其自身有着不可替代的观览和研究价值。
据说,村中尚有明清古民居10处,保存较完整的有5处。

↓“瑞凝庄”胡家大院
桃花节期间,胡家大院前华州区剧团正在演出。
↓板楼木梯
睹物思景。记得,还在中学时期,学校组织夏收支农劳动。我们班男女生分别被分在了不同的农家居住,夏收劳动的村子好像是在郭渠村。我和几位男生分在了一户人家,当时记得有老八、建德等几位同学分在了一户人家。分楼下土炕和楼上木地板居住。我和建德等三四个男生住在了楼上。
木楼板和眼前这大体一样,只是我们那时的木梯是可移动的,靠在墙上,直上直下,没有这固定着又斜有大角度的木梯稳当。
顺着木梯登上楼上,归拢收拾楼板上的杂物,打扫灰尘,灰尘顺着楼板缝隙散落而下,与扬起的灰尘混合起来,呛人的不得了,楼下老八几位同学被呛得哇哇乱叫,逃出了刚刚铺好的舒适蜗耶的房间。而楼上的我们,可想而知,各个灰头土脸,相视而笑。
建德老家是南方人,有一手抓螃蟹的本领。工余饭后跑在田间水渠里抓螃蟹,不一会就抓了好多小螃蟹,带回到房间。有趣的是,等第二天起床,螃蟹不知怎么就爬出了小瓶子,床铺周围的楼板上到处都是,好像成了我们的护卫神。
现在回忆起来,那情景仿佛远去的遥不可及。我不由地咧着嘴笑着,又好像发生在昨天。哇,要真是昨天就好了!
还有一段有趣的情景。带队老师是张老师,张老师是带我们音乐课的女老师。她因有事离开,把手表借给了霍老师带,并全权负责我们的夏收劳动。
霍老师很有意思,叫我们起床下地劳动,就有意识地把手举得高高的,袖口滑下,露出手表,再转到眼前看着时间。
手表,那时少有人带,还是稀罕物,在外面时常会遇到打问时间的。
霍老师好像在显示自己有表带了,这带有夸张的一连串看表动作,把我们都逗乐了。自此,班上有的同学就背着老师耍起了调皮,模仿起霍老师的看表的举动,并互相会意地大笑着。偶尔被老师发觉,尴尬中捂着嘴透出开心的笑声。霍老师不屑地乜着眼睛,操着一口河南话说:“啥习气!”紧接着,“啥习气!”已成了同学们的笑语。在此,还请老师原谅学生的顽皮!
那时,还真是一群天真无邪、实实在在的青少年,是处在生命中最单纯青涩而又纯洁无暇的美好时光里!
↓华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销区
华县皮影自古闻名,乡间剪纸、面花艺人在过去村村户户大有人在,然而唯蒋家黑陶还是初次见识,插队时及过后不大知晓。
华县黑陶是经过近30多年的挖掘和磨砺,使蕴藏了5000年的陶艺文明得以重现光彩,并得以发扬、创新和传承。现已形成了两家专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和两百多名艺人的专业队伍。而为何称为“蒋家黑陶”?尚不得而知。
说起黑陶,1957年,黑陶鸮鼎这一新石器时代国家一级文物就发现于华州区柳枝镇泉护村,是农民殷思义犁地时发现带回家当喂鸡盆。第二年秋,北京大学考古队对泉护村遗址进行发掘和文物调查,殷思义得知后便将犁地发现的“鸟”交给考古队。
黑陶距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了,属龙山文化。华州区分布着有仰韶、龙山、老官台等文化遗址。黑陶是老官台遗址的重要发现,表明华州是黑陶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千年古槐
↓老房的山墙
↓在胡家大院东侧,还有一处建筑风格相同的古屋。门额“视履考祥”,楹联“胡学遗规绵世泽,晋陵名族重人寰”。
↓如今,农家老房子在这里已非常少见, 与新建的房子形成了鲜明对照。
↓通讯铁塔上悬挂着“瑞凝庄园”四个红色黑体字
↓配合“2019第二届渭南·华州·赤水桃花节”而做的临时门楼,将您引导到瑞凝庄胡家大院。
相关文图链接:
《赤水樱桃采摘园》
《寻游赤水湾》
《转悠在赤水街》
《再观桥上桥》
《再去张百万宅院》
《碾畔古窑洞民居》
《凤翔周家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