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地下四合院林间的地坑窑村落

标签:
人文历史观光掠影图片 |
1、
2、
↑窑面上的场院四周,广植树木,以挡风防尘。
在去年早些时候就知道柏社村有一处林间地窑村落——地坑窑群,蔚为壮观,心有向往,今年秋末方得以抽身前去。
柏社村是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新兴镇的一个行政村,由柏社、柏南、柏中三个自然村落组成,处在三原县城北25公里的关中北部黄土台塬区,为三原县最北端,南距西安市有72公里的车程。
柏社村周边是大片的苹果园,初来乍到懵懂不知地坑窑所在,一经打听土窑洞,当地村民心自然心领神会,即十分热情地告诉走向。按照村民所指道路,很容易就找到了一片林木掩映下的地坑窑群。要是没人指点,乍一看还误以为这里是一片林地呢。
地坑窑群主要集中在柏南村,在村头小路旁竖立着两块宣传牌,看过方知这里还曾经是通往照 金、马 栏、延安革 命根 据地的咽喉要地,红 军、八 路 军曾在此设有秘密交通站,老一辈革 命 家 习 仲 勋曾在柏社地坑窑居住过。历史上,这里因广植柏树而得名“柏社”。始建于晋代,距今有1600多年。
柏社村一带是典型的关中北部黄土台塬,现留有窑洞780院,居住人口约3756人。在其核心区集中分布有225院地坑窑洞式四合院。据专家考证,柏社村现保存完好的地窑134院,经常有人居住的地窑25院,废弃地窑52院,共计211院,是规模最大的地窑村,有“地窑第一村”之称。
地坑窑多为上世纪五十年代所建,也有百十年的老窑和明清时期的古窑。这些地坑窑群蕴含并穿透着远古厚重而古老的穴居式人文风情,是地下四合院民居历史文化的一朵奇葩。2013年9月,被公布为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4年3月10日,成为第六批中v 国历史文化名村。
黄土台塬地貌特色突出的柏社村,毗邻浊峪河、清峪河、嵯峨山等自然景区,植被葱盛,空气清新,环境幽静。在柏社村地坑窑洞群落踏看,完全置身在了茂密林木的遮掩之中。这里独特的自然、人文、历史,让柏社村给人古老而神秘之感。树在村落里,遮天蔽日;树在地下四合院内,枝叶秀出于院落之上;树在黄土台塬田野,秋果随风飘香。可谓是,村在林中,林中隐村。此情此景,“好地方!”、“嫽得很!”的赞美心声油然迸发而出。
可以想见,待在沉降式的四合院里,冬暖夏凉,福地洞天。或落坐树荫下,摆上桌椅,品茶闲谝,风和秦韵,消暑纳凉,不是神仙,胜似神仙!不能不让人置身其中而不陶醉、而不畅快、而不叫好!
曾在探寻唐陵时,在唐献陵等地看到过地坑窑,再就是之前知道山西省平陆县张店镇地窨院。经查阅,地坑窑广泛地分布在黄河流域的陕、甘、晋、豫的黄土塬,这些地方多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位较低,适宜开挖建造地坑窑,故而均有地坑窑民居。
窑洞是古来人们生存的一种穴居方式的传承和发展。受到地质地貌特征、经济能力和社会发展等自然与人为条件的制约和影响。窑洞形成多种多样,从建筑的布局结构形式上分为靠崖式窑洞、下沉式窑洞和独立式窑洞等三种。
地坑窑即下沉式窑洞。这种民居形式的存在,有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意味,与黄土高原那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谐而生。黄土高原上的黄土层地质细密,恰恰适宜开挖窑洞。处在黄土塬的人们,靠聪明才智,挖掘“就地取材”的自然优势,在台塬平地,就势建造了地坑窑。如此,省去了建造房屋所需的砖瓦木石,仅需在农闲来了投入劳力,花力气掘挖就是。尽管耗时费力,却省却了砖瓦木料及财力等方面的缺失和不足。
↓村头小路旁竖立着两块宣传牌
3、
4、
↓宣传牌后面的地坑窑,村里人说是习 仲
勋曾经居住过的地方。窑洞口一副石质门额上书刻着“光前裕后”,洞口后面有十砖高的花墙围栏下就是地坑窑四合院。
5、
6、
↓小路南面的地坑窑正在维修中
8、
13、
↓还没有走两步又是一处地坑窑
14、
↓这口地坑窑院内被绿荫遮盖,显然已经无人居住打理。
15、
16、
↓树在村落里,遮天蔽日。
18、
↓又一处尚在维修中的地坑窑
19、
↓搬到地面居住的人家,充满了农家气息。
22、
↓窑院的水井
24、
↓废弃的窑院
25、
↓树在地下四合院内,枝叶秀出于院落之上。
26、
↓这位91岁高龄的老人家在小屋里铲除着锅黑,这情景已难得一见了。
28、
↓地坑窑的出入通道一大面是斜坡,一小侧是台阶。
31、
↓相邻两座地坑窑错落有致,地面空旷,密林相围。
34、
↓质朴的地坑窑,窑院青砖铺地,水井、石碾等一应俱全。
36、
↓窑洞上方凿有孔洞,直通窑面。
37、
↓窑口的古树
38、
↓古树守护在地坑窑的出入口
41、
↓废弃的土屋
42、
↓林荫小道,有一种久违之感。
43、
↓这处地坑窑出入口杂草丛生,小树都生长了起来。显然,已很久没人光顾了。
46、
↓茂盛的树木生长在四合院里,树冠覆盖了整个地坑窑的天井。
47、
↓已无人居住的地坑窑,四合院草木丛生。
49、
↓人去屋毁
51、
↓胡基墙内,庭院深深。
53、
↓地坑窑通道所箍的洞门已成了“月亮门”。
54、
↓石碾子护门
55、
↓有人居住的地坑窑方有生气
56、
相关文图链接:
《满目疮痍的章陵》
《恓惶的唐顺宗丰陵》
《春到寒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