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世祖李昞兴宁陵考古新近发现
标签:
历史古迹观光图文 |
看到这则报道,我找出了几年前曾在兴宁陵拍摄的照片。翻看,方知是在2012年立春刚过去的兴宁陵。看到《唐兴宁陵考古新发现9件石刻》的新闻,遂采编新闻消息成就此文。
↓兴宁陵为唐高祖李渊父亲李昞的陵墓,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正阳街道办后排村北,西北距汉高祖长陵约1公里,西距秦咸阳城一号宫殿遗址约2.5公里,南隔渭水与唐长安城相望,距离西安市有30公里车程。其东面两三公里远就是渭河发电厂。
5、
↓唐世祖李昞是唐太祖李虎的第二子(有说是第三子)。他从小受到父亲李虎的良好教育和影响,一边学文,一边习武,练就一个好身板,一手好武艺。十三四岁就骑上骏马,随父南征北战,拼命杀敌,建有许多战功。在战斗中几次保护父亲,李虎很喜爱这个儿子。
兴宁陵的西北面的土台塬之上是汉高祖长陵和吕后陵。
7、
9、
↓西魏大统十七年(公元551年),父亲李虎去世,李昞世袭了唐国公爵位,被加封为柱国大将军。皇上几次派他领兵攻打北齐,他都能出奇制胜,多次受到皇上的封赏,为国家的统一立下汗马功劳。北周武帝天和三年(公元568年),派李昞带兵驻守咸阳,以保京城长安的安全。
10、
↓ “唐陵大遗址保护项目”是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陕西在2006年正式启动的考古调查工作。调查对象包括唐十八座帝陵以及永康陵、兴宁陵两座祖陵,全面了解唐陵陵园的总体布局和范围、陵园建筑的分布与结构、陵园石刻的组合与保存现状以及陵园相关遗存,为保护范围的划定和保护规划的制定提供详实的资料,进一步推进唐代帝陵陵寝制度的研究。
作为“唐陵大遗址保护项目”的重要内容之一,2010年、2014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先后两次组织人力对兴宁陵陵园遗址进行了全面的考古调查与勘探,初步搞清了陵园的整体结构布局,为陵园遗址的整体保护规划提供了详细的基础资料。
11、
↓“2016年考古工作主要是对陵园石刻及部分建筑基址进行发掘清理,以进一步验证勘探结果的真实性。”据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田有前介绍,目前第一阶段石刻发掘清理工作已经结束,弄清楚了神道石刻的数量与分布。从南向北依次排列8对石刻,共20件,分别是1对石柱、1对独角兽、2对石马并牵马人、3对石人、1对石狮。原地面保存有4对石刻,本次新发现石刻9件。
14、
↓“沦陷”黄土的石狮
19、
↓咸阳市人民政府1981年10月1日立的“第一批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芮墓”碑。此处,“李芮”或应该是“李昞”。芮(
22、
↓由倒伏的碑向南望去,陵道石刻列队两行。
唐世祖李昞兴宁陵石刻承袭了其父唐太祖李虎永康陵的石刻风格,并影响着此后唐朝帝陵石刻的造就。相比较而言,兴宁陵神道石刻留存现状整体要好于永康陵,而且又精致了许多。
23、
24、
↓麦田远处隆起的土丘即是李昞墓冢,历经风吹雨侵的剥蚀而“消瘦不堪”。其墓冢相形永康陵就差多了。
北周建德元年(公元572年)李昞病故,享年59岁,葬于咸阳。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李昞的儿子李渊建立唐朝,追封他为世祖元皇帝(简称元帝),其坟重新扩建,封为兴宁陵。陵墓封土为圆锥形,底部周长
133
米,高约 5
米。
25、
↓兴宁陵与高大的汉高祖长陵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27、
↓田野深处,应该是汉惠帝刘盈安陵
28、
↓来这里玩耍的女孩
29、
↓斜阳下,冬日的原野亦暗淡寒冷了许多。
30、
相关文图链接:
《观唐太祖永康陵》
《观唐肃宗建陵》
《观唐崇陵》
《唐顺陵东西北门石》
《唐贞顺皇后敬陵》
《破落的唐代宗元陵》
《恓惶的唐顺宗丰陵》
《满目疮痍的章陵》
《再观唐敬宗庄陵》
《观唐武宗端陵》
《观唐中宗定陵》
《观唐庄陵》
《观唐贞陵》
《观韦贵妃墓》
《观长乐公主墓》
《杨贵妃墓》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