疙瘩庙偶见猴头菇

标签:
人文历史观光随拍旅游 |

疙瘩庙在甘肃省灵台县城之东20华里外的新开乡寨坡村,所处地是一个酷似疙瘩的山包,庙名有缘于此。庙虽小,可尤为幽静。新开乡的牛村还是盛唐名相牛僧儒的故里。在这里,留存着牛弘墓、牛僧儒墓,与疙瘩庙均为灵台县十大景观之一。疙瘩庙始建于明永乐年间,1983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疙瘩庙的兴建始于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在600多年前的一年,天气大旱,麦苗枯萎。有一天,农家人见一只白狐狸将一颗木瓜树藤种在山上,随即消失。而在藤上留有“南海观音欲于此处居住”的神符。于是,乡里的仕宦乡绅纷纷捐款修建观音殿。当建成那天,甘霖突降,旱象得以缓解。百姓觉得这是观音菩萨显灵,随后每年都来祭拜。明永乐年间,又将观音殿扩建为慈事院。至清代,形成了庞大的寺庙建筑群。而今看到的疙瘩庙,已没有了往昔的规模,却不失寺院的清净。
查阅资料,方知陕西省杨凌区李台乡也有一个疙瘩庙,原名聚仙宫,传说是姜子牙封神处。处在疙瘩庙村南800米处的土塬上,是新石器时代教民稼穑的农官、周朝先祖后稷的封国——古邰国村落遗址。
雨后的疙瘩庙分外幽静,树木郁郁葱葱。我们转悠在院落,无意中仰头看到一棵老槐树上的猴头菇。朋友说猴头菇生长是对称的,成双成对,应该还有一个。扫视这个猴头菇的周边,果不其然很快发现了第二个。仔细看上去,猴头菇形似金丝猴头,想来“猴头”菇由其长相得名。天然生长着的野生猴头菇还是第一次看到,真是难得一见。
猴头与熊掌、海参、鱼翅齐名,是鲜美无比的山珍,有“山珍猴头、海味燕窝”之称。我们指指点点端详谈说了好一会树木上鲜嫩的猴头菇,大家没有一人试图去采摘下来,尤其是在这清幽的庙宇净地,更不愿亵渎善哉之心。
↓通向疙瘩庙的小道
p2
p3
↓倒伏在地的石碑
p4
↓有种寻幽之感
p5
↓雨后的疙瘩庙更加幽静
p6
↓疙瘩庙始建于明永乐年间,观音殿为明嘉靖元年(1506年)所建。
p7
p8
p9
↓宣统三年的石碑
p10
↓躲开房檐而弯曲生长的树木,被青砖柱支撑着。
p11
↓朋友说猴头菇生长是对称的,成双成对,应该还有一个。扫视这个猴头菇的周边,果不其然很快发现了第二个。
p12
p13
p14
↓戏楼
戏楼旁正在建设着高大的城墙楼阁,庙小墙阔,感觉不大搭调。
p15
p16
相关文图链接:
《古灵台》
《莲藕是横着生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