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灵台

标签:
人文历史古迹观光随拍旅游 |



↑古灵台 在古灵台大门旁的宣传板上张示着《古灵台简介》:古灵台始筑于商代殷纣时期,《诗经》记周文王伐密作灵台。初为土台,1934年重修,青砖砌面,顶建八卦亭,内塑文王像。民国政府大员要人、地方军政名流题词而贺,百余万镌碑勒台,洋洋而大观。1966年古灵台在“文革”中毁圮。1984年再修,底筑阔基,层楼高起,顶建庑殿,内奉周文王塑像,通高36米。侧肋靠山亭及重廊,陈列民国政要之碑、复制历史名碑、现代名人书碑、党政领导题碑共200余方。古台多桀,灵而则矗,有灵台则有灵台县,历为陇上名胜。
大门楹联“一台存浩气 千古正乾坤”
大殿门联“文王恩泽天下
灵台鉴重于秋”
↓碑廊 古灵台处在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城内,始建于公元前11世纪商纣时期,为周文王在征服了灵台县百里镇一带的密须国后,为祭天昭德、与民同乐而筑。“灵台”坐北向南,原台体用土夯筑,被誉为“神州祭灵第一台。”
p4
↓碑刻随拍
p5
p6
p7
p8
↓荆山公园
古灵台荆山森林公园坐落于灵台县城中台山之上,因满山荆花灿烂,史称荆山。也是灵台八景之一“荆山日丽”。公园占地6200余亩。1993年以来,先后建成了荆山门、三贤祠、德化廊、朝晖亭、日月亭、关公殿、灵通门、玉皇阁、博物馆、休闲广场、东沟景观湖等人文景点。
p9
p10
p11
p12
p13
p14
p15
↓坐落在荆山公元门旁的灵台县博物馆
灵台县因“灵台”在唐时定名,是以商周历史遗存为主体的“文物大县”,成为甘肃省的“历史文化名城”。其已发现古遗址240多处,古墓葬30处,古城址6处,古生物化石点18处;已发掘出土各种文物近万件,其中3000多件被省以上文物部门收藏。
p16
↓走进博物馆《周秦化育——灵台精品文物陈列》。展厅由历代陶瓷、金华物萃、西周瑰宝、佛教艺术等部分组成。
灵台博物馆是国家三级博物馆,馆藏文物一万多件,其中国家一、二、三级文物1651件,一级文物占44件。博物馆陈列展览870平方米,分四个专题,陈列展出各类文物497件。其青铜器、陶瓷、佛像等藏品珍贵而丰富,有小县城大展示之感。只是馆内不允许拍照,令人感到些许遗憾。去年,在甘肃参观武威西夏博物馆和雷台汉文化陈列时也是不允许拍照,可能甘肃省内都是统一的规定。
p17
↓博物馆门前的休闲广场
p18
p19
p20
p21
p22
↓德化廊
p23
p24
↓钟亭
明昌铁钟,铸于金代章宗明昌丙辰(1196)年七月,重6000公斤,是迄今国内罕见的存世巨钟。钟上铭文涉及梵语、古地名、古人名、官职等,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亦是研究古代冶金铸造技术的珍贵实物。1981年,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p25
↓远望灵台、荆山公园
p26
↓原灵台县博物馆所在地,处在古灵台之上的大殿里。
p27
p28
p29
↓大殿的砖花房脊
p30
↓凉亭
p31
↓站在荆山公园高处,鸟瞰山谷中的县城,这里是古丝绸之路的支道之一。处在陇东黄土高原南缘,西北高、东南低,海拔890——1520米;总人口23万余人,县城小巧玲珑,人口不足两万人,感觉非常幽静;总面积2038平方公里,东南与陕西长武、彬县、麟游、千阳、陇县接壤,西北与本省崇信、泾川县毗邻。
p32
↓城关中学校门
p33
↓灵台宾馆
p34
相关文图链接:
《西行张掖》
《武威文庙》
《西行武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