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三百首》中两首《长亭怨慢》的格律对比分析
(2024-06-03 17:48:47)
在《宋词三百首》中,选入了姜夔和王沂孙这两位宋词大家的《长亭怨慢》各一首。
按照一般的理解,长亭怨慢这个词牌的格律是以姜夔的词作为主,因为公认这是姜夔的自度曲曲牌。
但是把《宋词三百首》中的这两首《长亭怨慢》词作放到一起加以比较,可以看出,还是有些差异的。
漸吹盡、枝頭香絮。是處人家,綠深門戶。遠浦縈回,暮帆零亂,向何許?閱人多矣,誰得似、長亭樹?樹若有情時,不會得、青青如此。
日暮。望高城不見,只見亂山無數。韋郎去也,怎忘得、玉環分付?第一是、早早歸來,怕紅萼、無人為主。算空有並刀,難剪離愁千縷。
泛孤艇、東臯過遍。尚記當日,綠陰門掩。屐齒莓階,酒痕羅袖,事何限。欲尋前跡,空惆悵、成秋苑。自約賞花人,別後總、風流雲散。
水遠。怎知流水外,卻是亂山尤遠。天涯夢短,想忘了、綺疏雕檻。望不盡、苒苒斜陽,撫喬木、年華將晚。但數點紅英,猶識西園淒婉。
从格式上看,这两首词没有差异。如果说姜夔是自度曲创立的词牌,那么王沂孙也是按此格式填词的。
但在音律上,这两首词都有可以深入探究之处。
第一、上片是六仄韵,还是五仄韵?
龙先生认为,姜夔是用了方言叶韵。所以,上片是六仄韵,阅人多矣的“矣”,青青如此的“此”,原本是第三部四纸韵目中的韵字,也能与第四部七麌韵目的韵字通押。
但是看王沂孙的词作,上片是五仄韵,欲寻前迹的“迹”字,不是词中的韵字。
第二、青青如此的“此”字,宋人如何来读?
姜夔在这首词前面写了长篇序言,其中提到深爱桓温的名言:木犹如此,人何以堪!因此,有的版本将“青青如此”改动为“青青如许”,是有违作者原意的。
我们认为,原作应该写的是“青青如此”。
但是我们也认为,可能宋人读“此”字,在南方诸省的口音里,不是像北方人读的ci,而是类似痴于切,声母读成ch,韵母读成v。如果是这样,青青如此,就能与七麌韵目的韵字叶韵了。这个问题,需要中古音韵学专家予以分析。
第三、王沂孙的词作,下片为何用了两个“远”字押韵?
或许,王沂孙是把第一个“远”字不当成韵字用的,否则就构成重韵了。
这个问题,也需要专家予以解读。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