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在《霓裳中序第一》中写了团扇,也写了罗衣。
亭臯正望極。亂落江蓮歸未得。多病卻無氣力。況紈扇漸疏,羅衣初索。流光過隙。嘆杏梁、雙燕如客。人何在,一簾淡月,仿佛照顏色。
幽寂。亂蛩吟壁。動庾信、清愁似織。沈思
年少浪跡。笛裏關山,柳下坊陌。墜紅無信息。漫暗水,涓涓溜碧。漂零久,而今何意,醉臥酒壚側。
这首词是在夏去秋来的季节里写的,词中有“況紈扇漸疏,羅衣初索”的词句可以证明。
让人不解的是,有的解读者在解读这两句词句时,认为“罗衣初索”的“索”字的字义也是表达“疏远”,“索”字与前面的“疏”字是互文见义。
我们感到惊讶,是因为这样的解读匪夷所思。难道解读者没有读过杜甫祖父杜审言写的五言诗《和康五庭芝望月有怀》吗?那首诗里也写了团扇和罗衣的。
明月高秋迥,愁人獨夜看。
暫將弓並曲,飜與扇俱團。
霧濯清輝苦,風飄素影寒。
羅衣一此鑒,頓使別離難。
杜审言的诗写的是秋天的情景,把夏天用的扇子收起来了,但是依然穿的是罗衣。
在秋天的月夜里,月光照在诗人穿的罗衣上,让他更加感受到与家人的别离之难。
显然,罗衣只是指的丝质较为轻薄的衣服,但是不是说仅仅在夏天才能穿着。
杜甫写过这样的诗句:
萬里秋風吹錦水,
誰家別淚濕羅衣。
——(《黄草》)
宋代的词人李之仪,则在《浣溪沙》中写道:
昨日霜風入絳幔,
曲房深院繡簾垂。
屏風幾曲畫生枝。
酒韻漸濃歡漸密,
羅衣初試漏初遲。
已涼天氣未寒時。
词中写到,霜风已经吹起,人们还在罗衣初试,就是刚刚穿上御寒的秋衣,可见“罗衣”在宋词里不只有夏季轻薄服装的词义。
据此我们认为,姜夔词里写的“罗衣初索”,是表达秋天来了,人们开始穿上秋装。同时,将罗衣与团扇并举,也委婉地表达了情侣别离的痛苦与思恋。杜审言和杜甫两人的诗中,罗衣都有这样表达分离之苦的意思。姜白石或许是借用了杜氏祖孙的诗意,写了自己与合肥情人别离的痛苦感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