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诵读格律诗词的人多了,尤其是用旧韵写成的古今名
作格律诗词,经常被人诵读。但是,这些名作的用字究竟应该按
照旧韵还是今天的普通话读音来读,至今还未取得一致的认同。
我们以著名的伟人诗作《七律·到韶山》为例,向不熟悉旧韵的读者介绍一些旧韵的格律知识,以便帮助这些读者知道,在旧韵里这些名作的一些用字是平声字还是仄声字,又应该怎样读音。
《七律·到韶山》这首名作,用的是旧韵七律仄起式首句入韵的格式。
为了方便阅读,我们把原文和格式对照列出:
别梦依稀咒逝川——中仄平平中仄平
故园三十二年前——中平中仄仄平平
红旗卷起农奴戟——中平中仄中平仄
黑手高悬霸主鞭—— 中仄平平中仄平
为有牺牲多壮志——中仄中平中仄仄
敢教日月换新天——中平中仄仄平平
喜看稻菽千重浪——中平中仄中平仄
遍地英雄下夕烟——中仄平平中仄平
这里我们首先要向不熟悉旧韵的读者,介绍一下入声字的知识。
旧韵里的入声字,属于仄声字。但是,这些入声字在今天的普通话读音里却往往是平声字,这就给不熟悉旧韵的读者理解旧韵律诗的格式增添了难度。
在《到韶山》这首律诗里,用了多个入声字:
别、十、菽、夕
这四个字,在这首律诗里都是用作仄声字的。
其次,我们还要向不熟悉旧韵的读者,介绍一下律诗里的多音字。
古代为了律诗格律的需要,诗中有的汉字既可以当平声字用,又可以当仄声字用。究竟在诗中是做哪种字用,要看具体的语境。
例如,遥看瀑布挂前川。
中天月色好谁看。
这里的“看”字按照格律,就不读去声字,而读为平声字。
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这里的“看”字,也是不读去声,而是读为平声的。
下面我们分析《到韶山》的格式。
首联要记住“十”字为入声字,这里当仄声字用,其他的均不难理解。
颔联的平仄不难理解。
颈联记住对句只能用平声的“教”字,而不能用像一些不懂格律的人随意改动的“叫”字。
尾联复杂一点。
第一、这里的“看”字,是用的平声字,按照旧韵就不能读为去声。
第二、喜看稻菽千重浪,“菽”字在这里是入声字,旧韵中归属入声一屋韵目,是作仄声字用的。
第三、遍地英雄下夕烟,“夕”字也是入声字,旧韵中归属入声十一陌韵目,同样也是作为仄声字用的。
知道了这些旧韵的知识,就明晰了《到韶山》的旧韵格律。
当然,今天诵读旧韵律诗是否还按旧韵的格律,那是另外一个问题,学界至今没有统一的看法。
不过,学习理解旧韵律诗,一定要懂得相关的旧韵知识,这应成为共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