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唱尽新词欢不见”的“见”字是指出现还是对歌

(2023-05-13 13:24:51)
分类: 文艺评论
            “唱尽新词欢不见”的“见”字是指出现还是对歌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出任夔州刺史的时候,接触了大量的蜀地民俗,其中包括民间的男女对歌。于是,这位来自中原的诗人挥笔写下了多首诗歌,就是写的蜀地民风民俗。例如,众所周知的《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倒是无晴还有晴”,可谓脍炙人口。此外,刘梦得还写了《堤上行》和《踏歌词》。
       但是,《踏歌词》里有一首诗歌,今日的解读说法不一。一些研究者和鉴赏者感到难以解读,只好以自己的理解去揣测诗意。
         春江月出大堤平,
      堤上女郎连袂行。
      唱尽新词欢不见,
      红霞映树鹧鸪鸣。
      在春江花月夜的良宵,一些少女连袂走在宽阔平坦的江堤上,一边走着,一边唱起了情歌。
        但是,姑娘们唱尽了新词,而小伙子(欢)却“不见”。这句诗句到底写的什么诗意呢?这让千年之后的文人墨客都为之不解。
       是蜀地女多男少,所以出现了中原难得一见的女追男情景?因此,姑娘们在月夜里大胆地长久地唱着显示爱意的新词,小伙子们却孤傲高冷地一夜都不愿现身?
       于是有的解读者就认为,这是写的女郎们自讨没趣的尴尬状态。唱了这么久这么多情的歌词,情郎哥怎么就听不到不出现呢?于是,当美丽的朝霞映红了树丛,树丛中传来了鹧鸪的鸣声,失意怅惘的姑娘们就只能怅怅而去……
       我们认为,如果这么解释刘禹锡的这首爱情诗,那就把原意完全给曲解了。
       我们提出的是,要正确理解“欢不见”的“见”字,这是理解全诗诗意的关键所在。
       通常来说,“见”字多半解释为“看见”,或者替代“现”字表示“出现”。但是,“见”字还有一个不常用的词义,却为一般人所忽略。
       “见”字在特殊语境中,可以表示“比试、较量”。例如,见高低、见阵、见仗。
       我们来看刘梦得的诗句。刘梦得写的是民风淳朴的蜀地风俗,这里的女郎大胆泼辣,夜里结伴出户,与情人在村外相会。所以,这些在美好的春江花月夜里连袂到了堤上的姑娘们,不是来练习歌唱的,而是以歌相约,与心上人前来相会的。
       于是,她们唱起了富含深情的情歌,是要挑起小伙子们的回应。那么小伙子们如何回应呢?就是众人熟悉的南方乡村赛歌的形式,小伙子们也应唱起情歌,与阿妹们互相呼应。
       因此,这里的“不见”,不是小伙子们没有现身,而是没有回应女郎们的歌声,就是没有与女郎们在赛歌中比试较量。
       那这些前来堤上的小伙子干什么去了?
       诗的最后一句说得隐隐约约,又都清清楚楚。
       女郎们唱完了情歌,不是大伙儿没精打采地等待着情郎的出现,心里抱怨着这些负心郎怎么这么不解人意,而是分散行动,跟着各自的情郎去了树丛深处。
       红霞映树,就是到了拂晓,美丽的朝霞已经照射到了林里的树下,而这时的鹧鸪却发出了鸣声,让良宵相会的情人知道到了分离的时刻。
       读这首诗,还要读同组诗歌的另外一首:
         新词宛转递相传,
       振袖倾鬟风露前。
       月落乌啼云雨散,
       游童陌上拾花钿。
      这就让人想起了《诗经》里的《野有死麇》,此处删除多少字,只能任凭读者的想象去理解诗句的诗意了。
       如果非要把描写自然大胆民俗的诗歌,用正人君子的眼光去解读,那就无话可说了。
        而《野有死麇》写得如此优美,就连大儒们整理删修《诗经》都不舍得删除。
        刘梦得的蜀地诗歌,也是形象地写出了当地青年男女大胆相爱的情景,更是不必遮遮掩掩,好像这些正当青春年华的少年大晚上跑到野外,就是为了聚在一起唱歌跳舞。
        因此我们认为,刘梦得的《踏歌词》解读,应当符合诗人的原意,而不是臆测之论。
        鹧鸪的鸣声,在古代诗人的作品里往往表示悲愁的离别。
        辛弃疾写的“更那堪、鹧鸪声住”,苏东坡写的“鹧鸪声里倒清尊”,都是表示别离的愁绪。
        在解读刘梦得的这首诗歌时,这个知识也能有助于读者理解诗中的诗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