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
乙巳冬南涧举似前作,因和之
锦书谁寄相思语。天边数遍飞鸿数。一夜梦千回,梅花入梦来。
涨痕纷树髪,霜落沙洲白。心事莫惊鸥。人间千万愁。
淳熙十二年冬,韩元吉举似辛稼轩之前曾经写的一首词《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约略是用了这首词的韵,填词一首寄送给了稼轩。稼轩看后,依韵填出一首新词《菩萨蛮》奉和其作。
辛稼轩的原作是在淳熙元年(1174)写成的:
菩萨蛮
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髪,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这首词写成的次年,叶衡却因汤邦彦(朝美)向朝廷揭发其有对皇上讪笑不恭之事,被免去丞相职务谪贬外地。虽然后来又恢复了部分职务,终是抑郁不欢,于淳熙十年离世。
韩元吉和辛稼轩都对叶衡的遭遇感到不平,因此淳熙十二年(1185)的冬天,韩元吉想起了辛稼轩当年在金陵曾经写过《菩萨蛮》的词作呈给叶衡,便向辛稼轩提及此事。约略还曾依照辛词的韵填了一首词作,但是遍查未得。
辛稼轩便依照当年自己填的《菩萨蛮》词作的原韵,又填了一首新作《菩萨蛮》。
把这两首《菩萨蛮》放到一起比较,文意相对接近。只是后来填的《菩萨蛮》,有两句词句的文意相对较为费解,就是:
涨痕纷树髪,霜落沙洲白。
在不同的稼轩词版本中,这两句词句有不同的文字。
有的版本为:涨痕“粉”树发。
广信书院刻印的稼轩词,则是霜落“潇湘”白。
《稼轩词编年笺注》在这首词的笺注中标明:
“涨痕句”——张祜《和岳州徐员外云梦新亭》诗:“树失湘潭髪。”
张祜诗作的原句为:
树失湘潭髪,山明楚塞沤。
诗句形容云梦一带的江湖水势浩浩汤汤,以致湘潭水边浸泡在水中的树木都看不到树身上状似毛发的细根,而楚地水边的要塞也浸泡在水里,这都是极言的夸张形容之语。
在古文里,发这个汉字用作草木茂盛的发,与用作毛发的髪,是两个不同的繁体字。而在简化字里,这两个不同字义的字的写法都是一样的发字。如果不加细细区分,那麽解读古代诗文中的发字,是指发,还是指髪,就有一定的难度。
稼轩词里这里写的“树发”,指的是树木的下部淹没在水中,树干上孳生出的毛发状的细根。因此,在繁体字里,“树发”就是“树髪”,而不能将此理解为春天到来的草木勃发。
涨痕,是指涨水后在树上留下的水的痕迹。
涨痕纷树发,就是指江湖涨水后浸泡在水里的树木纷纷长出了毛发般的细根。
大抵考虑到张祜的诗句写了“潇湘”,而广文书院版本的稼轩词里“沙洲“也是写成的“潇湘”,《稼轩词编年笺注》便将张祜的诗句列出,以便解读“涨痕纷树发”一句的词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