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江紅
送湯朝美司諫自便歸金壇
瘴雨蠻煙,十年夢、尊前休說。春正好、故園桃李,待君花發。兒女燈前和淚拜,雞豚社裏歸時節。看依然、舌在齒牙牢,心如鐵。
治國手,封侯骨。騰漢漫,排閶闔。待十分做了,詩書勛業。常日念君歸去好,而今卻恨中年別。笑江頭、明月更多情,今宵缺。
我们上大学的时候,解读稼轩词素来将《稼轩词编年笺注》的释义奉为圭臬。
但是后来我们也发现,毕竟作者是著名的历史学者,却不是文学史专家,有的词中典故的解读惜乎稍涉牵强。
我们举一个例子为证。
《满江红·送汤朝美司谏自便归金坛》中有这样的一句诗句:
春正好、故园桃李,待君花发。
《笺注》对此句词句的解释为:
唐《语林》卷六补遗:韩退之有二妾,一曰绦桃,一曰柳枝,皆能歌舞。初使王庭凑,至寿阳驿,绝句云:“风光欲动别长安,春半边城特地寒;不见园花兼巷柳,马头惟有月团团。”盖有所属也。柳枝后逾垣遁去,家人追获。及镇州初归,诗曰:“别来杨柳街头树,摆弄春风只欲飞。还有小园桃李在,留花不放待郎归。”
《笺注》认为词中用的这一个典故,是韩愈小妾的典故。其实,却疏忽了“故园桃李”是唐宋诗词中常用典故的事实。在唐诗宋词当中,“故园桃李”这一典故用的并不少见,大多表示的游子思乡和家人盼归的用意。
一、唐朝诗人用的“故园桃李”的例子:
顾况
《洛阳早春》
何地避春愁,终年忆旧游。
一家千里外,百舌五更头。
客路偏逢雨,乡山不入楼。
故园桃李月,伊水向东流。
崔融
《和宋之问寒食题黄梅临江驿》
春分自淮北,寒食渡江南。
忽见浔阳水,疑是宋家潭。
明主阍难叫,孤臣逐未堪。
遥思故园陌,桃李正酣酣。
二、宋代诗词中用的“故园桃李”典故:
范成大
《浙江小矶春日》
客里无人共一杯,故园桃李为谁开。
春潮不管天涯恨,更卷西兴暮雨来。
赵崇
《清平乐·怀人》
莺歌蝶舞。池馆春多处。满架花云留不住。散作一川香雨。
相思夜夜情悰。青衫泪满啼红。料想故园桃李,也应怨月愁风。
无名氏
《风流子·淑景皇州满》
淑景皇州满,和风渐、催促柳花飞。过清明骤雨,五侯台榭,青烟散入,新火开时。绣帘外、傍人飞燕子,映叶语黄鹂。秋千昼永,绮罗人散,花阴笑隔,红粉墙低。
青门多行乐,寻芳处、何计强逐轻肥。空对旧游满目,谁共开眉。遇有时系马,垂杨影下,风前伫立,惆怅佳期。回望故园桃李,应待人归。
管鉴
《朝中措》
一年春事到酴。何处更花开。莫趁垂杨飞絮,且随红药翻阶。
倦游老矣,肯因名宦,孤负衔杯。寄语故园桃李,明年留待归来。
杜龙沙
《雨淋铃》
窗影珑璁,画楼平晓,翳柳啼鸦。门巷渐有新烟,东风定、人扫桐花。峭寒斗减,看旅雁、争起蒹葭。溯断云,多少悲鸣,数行又下远汀沙。应是故园桃李谢。
送清江、一曲阑干下。染翰为赋春羁,嗟双鬓、客舍成华。绣鞭绮陌,强携酒、来觅吴娃。听扇底、凄惋新声,醉里翻念家。
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故乡桃李”在唐宋诗词中作为典故所用并不生僻。就是与稼轩大致同一时代的宋代文人,也在作品中用了这个典故。
据此我们认为,稼轩词《满江红》中“故园桃李”这个典故,不是指韩愈小妾的典故,而是通常的表达游子思乡和家人盼归情意的典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