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灵槎准拟泛银河剩摘天星几个”词句暗含的寓意

(2022-09-06 15:33:18)
分类: 稼轩词赏析
     “灵槎准拟泛银河剩摘天星几个”词句暗含的寓意
       西江月
      為範南伯壽
     秀骨青松不老,新詞玉佩相磨。靈槎準擬泛銀河,剩摘天星幾個。南伯去歲七月生子
     奠枕樓東風月,駐春亭上笙歌。留君一醉意如何,金印明年斗大。

      乾道八年(1192)春,时任司农寺主簿的辛弃疾调任滁州知州,开始了长达两年之久的主政滁州任期。
       辛弃疾出任滁州知州后,励精图治,政绩斐然,还在城中修建了奠枕楼。当时只有三十几岁的辛弃疾壮志满怀,决意为收复中原大业建功立业。他在滁州这两年中写下的词作,多是逸兴遄飞的风格。
       就在这时,辛弃疾的妻兄范如山到了滁州。辛弃疾自然殷勤接待,陪着妻兄游览了滁州名胜亭台,然后写下词作为妻兄祝寿。
       在这首《西江月》词中,辛弃疾对范如山做了高度评价,认为他有很高的文采,而且以后在仕途也应该有较大的机遇。而且,在范如山的寿辰到来之际,除了通常的祝寿之外,还祝愿妻兄多得贵子。
       我们在几十年前初读这首《西江月》的时候,的确没有注意到稼轩词里刻意写的小注“南伯去岁七月生子”。因此,对“灵槎准拟泛银河,剩摘天星几个”词句的词意,就没能全面确切地理解。
       那么,词里刻意写的这个小注,究竟对理解词意有何启示呢?
       小注里写明了,范如山在上年的七月得了一个儿子。
       七月得子,与灵槎泛海的传说又有什么关系呢?
       晋代张华写的《博物志》,记载了一个美好的灵槎泛海传说故事:
       旧说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每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槎上,多赍粮,乘槎而去。十余日中犹观星月日辰,自后茫茫忽忽亦不觉尽夜。去十余月,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遥望宫中有织妇,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牵牛人乃惊问曰:“何由至此?”此人为说来意,并问此是何处,答云:“君还至蜀都,访严君平,则知之。”竟不上岸,因还如期。后至蜀,问君平,君平曰:“某年某月,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此人到天河时也。
       这个故事,让人联想起牛郎织女的传说,进而也联想到了七夕的传说。
       七夕,是指农历的七月初七,是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七夕在古代曾经设为乞巧节,有女子乞求心灵手巧婚姻美满的习俗。因此,农历的七月,古时也有一个雅称,就是巧月,乞巧之月的意思。
       这就全都串联起来了。
       乘着灵槎的人到了天上的银河,看到了牛郎织女,举手便可摘下天上的星星。
       而范如山在七月得子,七月又称巧月,与牛郎织女的传说有了关联。
       所以,稼轩词用了灵槎银河的典故,寓意为乘着灵槎到了银河,能够摘下天上的星星。而这里借指的是范如山在七月得了儿子。
       准拟,是什么意思呢?
      “准拟”在唐宋诗词中有两种词义:第一是料想、打算、希望。第二是准备、安排。
        白居易 《种柳三咏》:从君种杨柳,夹水意如何。准拟三年后,青丝拂绿波。
       【唐】刘得仁 《悲老宫人》:白发宫娃不解悲,满头犹自插花枝。曾缘玉貌君王宠,准拟人看似旧时。
       【宋】王沂孙 《高阳台》:朝朝准拟清明近,料燕翎、须寄银笺。
        王安石《耿天骘许浪山千叶梅见寄》:闻有名花即谩栽,殷勤准拟故人来。
        张孝祥 《西江月·阻风山峰下》:明日风回更好,今朝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于是我们便理解了,这里的词意是借用灵槎泛海牛郎织女的典故,暗指范如山在七月也就是巧月得子,为此祝愿他以后多得贵子。
       “剩摘天星几个”,这里的“剩”字是“尽多”的意思。这里用摘天星来比喻得子,就含有多多益善的寓意。
        稼轩词的用典可谓出神入化,有时让不熟悉古代典故的后世读者不知其意。而只有弄清楚了这些词中典故的出处,才能精确地理解词意。例如,这首词中写的小注,就是提示了词句的词意。但是我们读的时候可能忽略了这个小注,于是也就无法确切解读词句的文意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